中国耕作制度历史演变及当前轮作休耕制度思考.doc

中国耕作制度历史演变及当前轮作休耕制度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耕作制度历史演变及当前轮作休耕制度思考

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当前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考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当前中国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现实背景,归纳轮作休耕国家试点和地方试验的做法,分析传统耕作制度对轮作休耕的经验意义,提出完善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1)中国主要经历了撂荒耕作、休闲耕作、连作耕作和复种轮作4种耕作制度,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土地用养结合模式及相关的一整套技术措施。(2)目前高度集约化的复种轮作制使耕地产能严重透支,耕地总体健康状况堪忧。(3)中国实行轮作休耕可从传统的用地养地模式中汲取经验,但并非简单的复制。(4)实行轮作休耕制度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制度基础和政策环境,需要在区域操作模式、技术路径、时空配置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轮作休耕;耕作制度;制度演变;耕地   中图分类号:F301.0;S3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8)02-0001-08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地域存在着不同的农业耕作制度[1],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种地养地措施和经验。但是,中国在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人口增长、劳动力转移,小农经济封闭的运行环境被打破[2],以小农和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耕作方式面临严峻挑战。在过去“以粮为纲”的农业发展战略导向和现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国策要求下,中国耕地长期超负荷利用,导致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面源污染等问题凸显,对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改变耕作方式、调整耕作制度,成为改善土壤质量、恢复和储备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将耕作制度的调整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修养生息制度”作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构成部分,耕地轮作休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轮作是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为保护地力,在同一地块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一种耕作方式,休耕是为提高以后耕种效益、实现土地可持续有效利用在一定时期内不耕种的耕作方式[3],是轮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目前,中国在部分地?^开展轮作休耕试点,实施方案有待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而理论研究刚刚起步。中国古代先民在漫长的农业活动中累积了丰富的农耕思想和知识,可为中国当下实行适合国情的轮作休耕制度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从时间维度对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并结合当前轮作休耕的现实背景,分析轮作休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期为正在实施和将要扩大的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提供政策借鉴。   二、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与主要特征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有灿烂的农耕文明。农耕制度是维系整个社会发展的核心制度。每个社会阶段都有其显著的耕作制度,作为社会发展的标志性事物。几千年来,中国相应地发展了撂荒耕作制、休闲(轮荒)耕作制、连作―轮作复种制等耕作制度。   1.原始社会:撂荒耕作制   撂荒耕作源自原始农业,是我国农耕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极度粗放的农作制度。原始农业距今一万年左右出现并初步发展,其后经过4000~8000年左右的时间,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夏朝)终结,我国均处于向自然攫取的原始农业阶段,木石农具、刀耕火种占重要地位。这一阶段的农业由迁徙不定的生荒耕作到相对定居的熟荒耕作。当一个地区可耕土地都轮换耕作过后,短时期内地力不能恢复,人们就要举族迁徙,到其他地方重新开垦农田[4]。这种耕作制也叫抛荒制或称游耕制,是一种掠夺性的农业经营方式[5]。这种耕作模式撂荒周期长,一般二三十年甚至更长,且土地利用率低下,人工养地能力弱。虽然这一时期通过撂荒轮作制使大片荒地得到开垦,满足粮食生产的需要,耕地地力经过多年的弃耕得到恢复。但同时对地表植被造成威胁,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在湿润坡地区易引起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2.奴隶社会:休闲(轮荒)耕作制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5年(夏商西周春秋,又称青铜时代),中国进入奴隶社会,人们对耕作规律有了一定认识,以黄河流域为经济中心,以沟洫农业为标志,土地休闲制代替撂荒制。   黄河流域降雨集中,河流经常泛滥,加之平原坡降小,排水不畅,导致农田内涝盐碱相当严重。因此,发展低地农业首先要排水洗碱,农田沟洫应运而生。即从田间的排水小沟――畎开始,按照遂、沟、洫、浍的顺序,逐级由窄而宽,由浅而深,最后汇集于河川,其作用就在于防洪排涝[6]。沟洫农业是撂荒耕作制的进步,这也是农田休闲制代替撂荒制的原因。此时,农业生产工具大为改进,商周时期农业生产进入耜耕和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