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乾隆朝书院运行实态探析以宫中档为中心
清代书院是清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学界对它的研究,就史料来源来讲,主要是书院志、碑刻、地方志和文集笔记等。《历史档案》2012年第3至4期连载了韩永福先生编选的《乾隆朝书院档案》。该批专题档案史料,选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和上谕档,起自乾隆元年正月初八日,下至乾隆六十年八月十一日,对于研究清代书院史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学界迄今尚无集中利用该批档案的研究成果发表。本文拟依托该批档案,从“书院经费”、“师生遴选和考核”“教学成效”三方面对乾隆朝书院运行实态进行初步探讨。
一、 书院经费
清世宗有鉴于书院在改变士习文风中的积极作用,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颁发上谕,命各省督抚于省会设立书院,选择文行兼优之士读书其中并严加考核,朝廷则发帑金千两以资书院膏火,其不足部分,准许于存公银内支用①。自此,清朝兴起了一股创建书院的热潮。书院创建后,运行能否得到有效保障,直接影响到书院能否实现良好运营,所谓“必经费有余而后事可经久”②,反之,“若饔飨不继,犹能专心学业者,几人哉?”③乾隆朝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从如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 书院经费来源。雍正十一年的上谕,明确了中央给各省会书院拨付帑金千两用于书院膏火费用,其不足部分准动公项。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各省会书院均出现了费用不支的情形,各地方官员也积极斟酌解决办法。
1. 请求政府拨帑金。乾隆三年三月二十二日,福建巡抚卢焯奏称鳌峰书院肄业诸生人数增多,雍正年间所拨帑金生息银不够用,请“再赏帑银一千两,一并生息”④。乾隆四年浙江巡抚卢焯奏称敷文书院帑金生息和岁入收息,“不能按给饩廪”⑤,请特赐帑金生息以资膏火。
2. 准许公项支出。乾隆三年正月二十四日,甘肃巡抚元展成奏称,书院“生徒日众,必须添给膏火,增置庙宇”⑥,请将藩库中平余银两留充书院费用。乾隆八年二月十五日,台湾御史张湄奏请增设书院房舍膏火,朱批“交那苏图,听其议奏”⑦。那苏图以书院原未另设馆师,费用少,请于司库公费项下按数拨给,据实报销⑧。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初四日,江西巡抚明德奏称豫章书院膏火不敷用,请将“九江、赣州两关余平单银及各属城壕地租”⑨提解司库后所剩银两归入书院,以为师生膏火。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八日,陕西巡抚毕沅奏称,关中人文日盛,肄业诸生人数增加,书院原额经费不足用,请将“征解地租充公银”全数拨入关中书院以备膏火之用⑩。
3. 官民筹措。乾隆元年二月十八日,直隶布政使张鸣钧奏称直隶地区两年以来,到书院读书之人接近百人。而书院经费尚有一千三百余两的缺口,建议从“司库耗羡银内支给”11。最终,该笔经费通过工部侍郎王钧出资购田招佃纳粮、捐银和围埝生息银予以解决12。乾隆九年七月初二日,河东盐政吉庆奏称,当地商人以“兴举书院既为造就商籍子弟”,情愿“捐银公贮生息,以供每年延师?膳并诸生膏火费用”13。
至于云贵地区书院经费的来源渠道则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云贵总督奏称,省会五华书院经费,“于归公铜价银内动支”;各府厅州县所设义学馆师脯,“系于公件下动支”或“盐务井费项下动支”;其余各义学,“皆昔年官绅士庶捐置田亩收租供用”14。
(二) 书院经费增值方式。主要的有交商生息,购置田产、房产收租等。
1. 交商生息。江苏紫阳书院用雍正十一年所发帑金购买田产,岁收租息,但入不敷用,请求从关规内动支银四万两,“交盐运司,给商营运,每月一分起息”15。乾隆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直隶总督高斌奏称,莲池书院每年膏火银需一千七百余两,而书院所收不敷膏火,请求于营田工本银内提二万两交盐运使,发商生息,取利一分16。书院经费交商生息,一方面给书院经费的解决提供了便利,但也易于滋生“官商结纳之渐”,其中不无借肥私囊情弊。因此,乾隆二十四年三月初一日颁谕,要求各省督抚就本省情形“悉心筹画详议”17。此谕颁发后,各地督抚纷纷上奏汇报辖地情形,总的来看,要求继续保持公项银两营运生息的意见占主导。如,河南巡抚胡宝??称“书院一项,蒙赏赐帑金之外,不无筹措公款,而收息不错,亦应仍存其旧”18;湖广总督硕色称书院经费生息“一旦议停,经费难继,单寒之士,不免供课无资”19。两广总督李侍尧的意见尤其有代表性,他称“粤东因山海交错,人多田少,在官既难置买民业以侵夺其利,况复地土瘠薄,出息无几”20。也就是采取哪种经费增值方式,关键还是要因地制宜。其他如山东巡抚阿尔泰、直隶总督方观承、云贵总督爱必达、闽浙总督杨廷璋等也都坚持照旧办理21。但也有个别督抚大员如四川总督开泰上疏称应将书院生息经费收回停止,改为买田收租22。
2. 购置田产、房产收租。直隶保定省城书院用雍正十一年所发帑金“购买学田八顷九十七亩四分零,经理收租,以供膏火”2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