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珐琅塔小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乾隆珐琅塔小考   [摘 要]在承德须弥福寿之庙陈列着一座带“大清乾隆乙酉年敬造”款清代紫檀座珐琅塔,是乾隆时期宫廷制作的精华。本文对其艺术特征作了描述,依据清史资料对它的来源作了阐述,以期与同仁共飨。   [关键词]清代 乾隆时期 珐琅塔 宝相楼 须弥福寿之庙   中图分类号:TS93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236-01   在承德须弥福寿之庙珍品馆陈列一座带“大清乾隆乙酉年敬造”款清代紫檀座珐琅塔。此塔通高3.10米,重1吨多,由塔座和塔身两部分组成。塔座为紫檀木座,整座塔身为铜质,分上、中、下三层。按佛教说法:第一层方形重檐阁象征“地狱”,第二层八角重檐阁,象征人类居住的地方,第三层圆形三重檐阁,象征“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塔的顶端为塔刹,由宝瓶和十字金刚杵组成。瓶是佛前供器八宝之一,表示功德圆满,象征着灵魂永生不灭;金刚杵原是古印度的一种兵器,后来被密宗吸收为法器,代表坚固、锋利之智,可断烦恼,除恶魔。塔一层正面刻铭文“大清乾隆乙酉年敬造”。   整座宝塔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卡丝精细,色彩沉着古朴,将我国传统楼阁式与喇嘛教佛塔造型融为一体,是乾隆时期宫廷制作的精华。同时也反应出特定的佛教意蕴。   据笔者初步考证,此塔原陈列在须弥福寿之庙的妙高庄严殿西群楼二层六品佛楼内,但它的制造年代是乾隆三十年。而这座寺庙建于乾隆四十五年,佛塔的制作早于这座寺庙十五年。显而易见这座佛塔的制作应另有缘由,那么它的出处在哪里。热河清史档上记载: 新建热河扎什伦布庙内应供奉六品佛,先将慈宁宫现供六品佛挪往热河供奉,再照慈宁宫六品佛式样成造补供。   于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三日笔帖式苏楞额持来总理工程处原奏一件,内开遵旨:将宝相楼六品佛移请在须弥福寿之庙都罡殿西面楼内安供,交造办处另造一分(份),仍补还宝相楼供奉。等因,奴才等率员前往宝相楼敬谨查看。查此楼七间二层,各面宽一丈一尺,进深一丈六尺,现在所有供桌、佛座、佛格以及楼上下悬挂之画像佛俱系合对此楼面宽尺寸配合安设。今须弥福寿之庙西面楼各面宽一丈,较宝相楼面宽尺寸窄一尺,若将现安之供桌等项移往热河新庙安设不能合式,必须改做。一运一改,需费稍繁,而且京中仍须补造未为合式。奴才等公同祥加核酌,除大小佛像、法琅塔等项俱应移往,其不合尺寸之供案、佛座、佛格、挂像佛应仍留存在楼,毋庸运往。   于二月十三日为热河须弥福寿庙内六品佛柜应安之绣桌帏等,随将慈宁宫现安绣桌帏持进一件,照样修做之处交厄勒里呈览,奉旨:不必成做①。   清史档中提到“新建热河扎什伦布庙”即为承德须弥福寿之庙。乾隆四十三年,西藏政教领袖六世班禅得知清帝乾隆要在两年后的八月十三日在避暑山庄庆祝70寿辰,通过章嘉国师主动要求觐见为乾隆帝祝寿。乾隆皇帝认为六世班禅 “不因招致,而是出于喇嘛之自愿来京”这是清王朝“吉祥盛世”的象征。因此欣然允请,乾隆皇帝对西藏领袖的到来极为重视,从选址、准备、修建等事宜,事必躬亲,充分准备。参照顺治九年(1652年)五世达赖到北京觐见时,顺治帝在北京德胜门外建造西黄寺供达赖居住的先例,在承德仿西藏日喀则班禅居住的扎什伦布寺建造须弥福寿之庙,作为班禅到承德后的经堂和居所,故此庙又称班禅行宫。   六世班禅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六月从西藏出发,次年七月二十一日到达承德,用了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整个路程正好是建庙之时。工期之紧张,不言而喻。庙内陈设来不及完成,须弥福寿之庙六品佛楼的模式与宝相楼一致,只是楼内尺寸稍有出入。因此乾隆帝下旨将慈宁宫宝相楼内大部分佛像、法器、供器和六座佛塔,移往须弥福寿之庙妙高庄严殿西群楼安供,以保证迎接六世班禅工作的顺利进行。   《嘉庆五年行宫陈设档》中详细记载了班禅行宫的陈设情况,庙内陈设极尽繁华,是其它寺庙无法比拟的。档案中记载须弥福寿之庙都罡殿西面楼二层第一间――第六间,每间各安供有一座铜珐琅塔。风云变幻,物去楼空,如今只见六座佛塔的须弥底座。人们看到的大多展品是1997年外庙处仿北京故宫梵华楼的陈设,特别是唐卡和所供的六座佛塔,完全是仿照梵华楼的样式制作的。   也许有人要问六品佛楼是怎么回事,六品佛楼是清宫重要的建筑形式。有关资料显示,从乾隆二十二年至四十七年间(1758―1783年),清宫先后修建和装修了六品佛楼共八处,紫禁城内有四座:建福宫花园内的慧曜楼,中正殿后淡远楼,慈宁宫花园内的宝相楼,宁寿宫花园内的梵华楼;长春园含经堂西梵香楼;承德避暑山庄珠源寺中的众香楼,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西群楼,须弥福寿之庙妙高庄严西群楼。而今多数已经面目全非,不为人知。只有梵华楼完整地保存下来。梵华楼的内部陈设,如六品掐丝珐琅塔仿宝相楼②。宗前所述,须弥福寿之庙西群楼现在所供六座佛塔样式与宝相楼当年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