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乐论伦理价值
中国传统乐论的伦理价值
摘 要:礼乐文化是儒家伦理教育的艺术化,《乐记》中阐述的乐论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所谈的并不是纯粹的艺术问题,而是倾向于伦理修养与政治教化问题,人们可以借着乐调节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以美的旋律渲染氛围,传达情志,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通过美感教育,引导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完善人格。深入挖掘乐论的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提升个人修养,增强幸福感,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乐记;抒情表意;美善教化;和谐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7-0086-02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在现当代学术界对儒家经典著作的深入研究之下,传统的伦理思想古为今用,《乐记》就是其中一部包含着进步思想的代表著作。
《乐记》一书虽以乐为全文标题,但它所谈的并不是纯粹的艺术问题,而是倾向于伦理修养与政治教化问题,它的整体内容也并不以音乐为目的,而旨在提升人格修养,以德为终极目标。《乐记》一书中深入探讨了音乐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主张礼、乐并举,从而安定天下,本文则着重从乐的角度,探析其伦理思想。
一、乐的释义
乐根源于原始社会仪礼文化,是礼乐制的组成元素,与礼不可分。直至西周,乐从礼中独立出来。礼、乐别为二物,这时的乐因乐器种类的不断增多,成为了一切乐音的代名词,它囊括音乐、舞蹈、诗歌,集三位为一体,于是这样一种综合性艺术便应运而生了。
《乐记》云:“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旄,谓之乐。”[1]1483显而易见,“声”、“音”、“乐”三者之间是一个音乐生成的过程,呈递进关系。其中,“声”泛指一切声音,乃至包括各种噪音;“音”特指有不同的声响互相应和,产生变化,使“五声(宫、商、角、徵、羽)”[2]具全而产生的谐和旋律;“乐”是按照谐和的旋律配用乐器演奏,加上与之相符的舞蹈表演,是一种混生性的艺术活动。在这里,它对“声”、“音”、“乐”三者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声音根源于人的内心活动,具有主观的内心情感。然而,人经由内心活动而产生出来的声音并不都是乐音,而只有当其中的乐音互相应和,发生变化,犹如文章一样,有规律,有组织性地编排为歌曲,并对照歌曲加以乐器演奏,伴以干戚的武舞、羽旄文舞的表演,才能称之为音乐。“声、音、乐三者相结合乃现代人所言之音乐”[3]132。笔者认为,此乐娓娓动听,入人心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人们情感的真实表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形于中而现于外。
此外,《乐记》更进一步划分了乐的不同性质和内容,有“德音”、“溺音”、“乐音”、“淫音”之分。《乐记》云:“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1]1497这是文侯与子夏关于古乐、新乐问题的探讨,在文侯看来,古乐、新乐都是乐,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何在,而子夏认为,尽管古乐、新乐都有音律,但古乐合乎德性,而新乐偏重情欲,所以“德音之谓乐”[1]1497。与“德音”相对的是“溺音”、“淫音”,子夏把郑、宋、卫、齐之音都看做是“溺音”,如《乐记》云:“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音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1]1497指明淫声有害于德,祭祀予以弃之不用。
“古乐”是至善至美的,使德性能够显明,天下安定,所以为历代君王广为推崇,发扬光大。
二、乐的伦理功能分析
(一)乐的抒情表意功能
《乐记》云:“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者也,动于外者也。”[1]1499可见,乐深入到人的内心层次,是内在的,自律的。它是人们情感、意志、心理活动等意识形式的内在体现。乐是歌曲生发出来的,人们可借以表达某种情感。如《乐记》所云:“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c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1]1486如果人的情感是愁思忧虑的,那么他就会创作出细微、低沉的音乐,而表达自己内心的哀愁;如果人的情感是安逸欢乐的,那么他就会创作出明朗欢快的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乐与情感遥相呼应,人们借着乐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与他人进行零距离交流。
音乐发于人的情感,不同的音乐色泽体现出人的不同情感。《乐记》云:“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c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教……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1]1483。乐的本源在于人的内心活动受到了外界的刺激作用,每当人的内心产生悲哀的感应时,发出的声音哀怨而低微;而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