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今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坊七巷今昔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清代硕学通儒、《福建通志》总纂陈衍,写下这两句诗时,一定没想到,自己不经意间创下了一个第一。这是三坊七巷第一次被用到诗句,并且见诸记载。   三坊七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重要标志,是一处延续千年的城市商、住社区,位于福州城区山水格局的中心地带。遗产地范围南起安泰河,北至杨桥路(原杨桥巷),东至八一七路(南街),西抵仓前河(今安泰河),占地面积40.03公顷。三坊七巷以南后街为南北主轴线,西侧有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三坊”,东侧有杨桥巷(路)、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七巷”,其间又有曲折通幽的弄、巷沟联组成鱼骨状的传统坊巷格局。   三坊七巷肇始于晋,形成于唐五代,发展于宋元,至明清鼎盛,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传统里坊制及坊巷制的延续,是我国古代城市“坊巷制”城市格局的珍贵例证,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内迄今保存的200余座古建筑,大部分是古代士人阶层的宅园居所,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列为遗产地核心要素计21处,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或许是三坊七巷占尽了风水宝地,文人辈出。自唐朝著名学者黄璞始,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学士、将相大员从这狭窄的小巷中走出,在一册册史书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又有多少人,在为官游学倦怠老惫的晚年,再次回到他们出生的地方,教养子弟,振兴地方,为闽中之地留下宝贵的文脉。   锦绣小黄楼   福州黄巷26号。推开那扇小门,小黄楼映入眼帘。1000多年前,黄巢曾在门前这块空地打马而过。不管这位起义军领袖当年是否曾有滥杀无辜,但至少有一件事情他办得有风度、有雅量,至今仍然传为佳话:“此儒者也,灭炬弗焚”――队伍经过黄璞家时,黄巢如此命令他的手下。于是,队伍连夜从黄巷通过,士兵熄灭火炬并给马匹衔枚。正是因为如此,这小门内庭院里的假山、鱼池、花木、亭阁,才没有被那烈烈战火惊动;才得以被今人一一游赏。   黄璞是唐代著名学者、崇文阁校书郎。作为“小黄楼”的第一位主人,黄璞退隐后定居于此。黄璞的祖先就是在西晋末年“衣冠南渡”来的,他们所居住的那条巷子被人称为“黄巷”。经过黄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黄璞)这一事件,黄巷一下多出了几分神秘来。宋朝以后黄巷曾更名为“新美坊”、“新美里”等,虽然与“黄巷”比起来多蕴蓄了些许美好的味道,但最终还是回到老称呼上去了。和“黄巷”这一古老名字一起留下来的还有黄璞的旧居,这是目前三坊七巷中所能找到的年代最久远的名人旧迹了。   清初,小黄楼毁于一场大火,幸而后来遇到了既怀有一颗匠心、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的梁章钜,于1832年对其进行了全面修葺。筑假山、架小桥、挖水池、建凉亭,引得“同里耆旧以诗酒相往来”,成为志同道合的文友诗友们风雅、惬意之地。   世事沧桑,大半个世纪后,闽剧“四大名旦”之首郑奕奏成为了小黄楼的新主人。仪态万千的郑奕奏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别样的袅娜风流,足以与小黄楼这样的锦绣庭院相得益彰。如今,在大半个世纪后漫步在这时过境迁的小黄楼庭院里,凝神闭目,仍能想象出郑奕奏当年的风采:“黛玉葬花”、“晴雯补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唯有小黄楼默默见证了郑奕奏的那份细腻、清雅、端庄、凝重。   林则徐纪念馆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筹建于1961年,1982年对外开放。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文忠公祠”和“林则徐史绩展”两大部分,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是全国林则徐文物收藏中心、林则徐精神展示中心、林则徐资料研究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林则徐专题纪念馆。   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年,是林则徐的后裔及乡贤为了纪念林则徐,在获得朝廷恩准后修建的专祠。林文忠公祠包括:牌楼门、仪门、御碑亭、树德堂、花厅、云左阁和园林等,是一座具有晚清福州风格的古典园林式祠堂建筑。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伟大的中华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高尚情操,时刻感染和激励着人们。   二梅书屋   郎官巷西段南侧25号,系清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进士林星章宅院,因院内种植两树梅花而得名。始建于明末,清道光、同治间及民国时期几次大修,现作为福建省民俗博物馆。坐南朝北,前后、左右共五进,占地面积2434平方米,自郎官巷通达塔巷。   大院朝街六扇大门,一进厅堂正间用彩金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大厅高敞,可搭七层桌;两侧厢房窗棂用木格纹编缀成各种纹饰,门扇、窗扇、壁板等全用楠木制成。二进建筑与首进大略相同。各进之间以围墙相隔,过道露天处均设覆龟亭遮雨。   主座东墙外即是“二梅书屋”,屋前有两株梅花,自成院落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