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年我院收治的7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功能恢复程度、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和生活质量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9%(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中风;偏瘫;辩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7..02
中风属临床常见神经内科疾病类型,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畏寒、疼痛等后遗症[1]。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约有60%的中风患者会遗留偏瘫、失语等常见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品质[2]。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治疗路径,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展开了研究,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神志清醒,肌力
均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甲钴胺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500 ?g,口服,3次/d;吡拉西坦片(浙江众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0.8 g,3次/d;阿司匹林(北京曙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50 mg,1次/d;阿米三嗪萝巴新片(天津施维雅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10 mg,3次/d;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1 mg,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六虫”抗瘫汤治疗,药方成分包括黄芪80 g,藁木、地龙、天麻、当归 各30 g,稀签草、白人参、独活、秦芄、白芍各17 g,全虫、土鳖虫、乌梢蛇、茯苓、益智仁、黄精、淮牛膝、远志、郁金、山萸、红花、枳实各12 g,九香虫10 g,制马钱子1g。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于肝阳上亢者添加钩藤、石决明;痰热者添加天竺黄、瓜蒌;脑脉瘀阻添加川芎;痰浊瘀滞添加胆南星、莪术、三棱、法半夏;肾虚者添加鹿角胶、熟地;语塞者添加生蒲黄、石菖蒲、竹沥;肢体屈伸不利、四肢麻木者添加姜黄、桑枝。药方以水煎服,煎取200 mg,1剂/d,饭后30 min服用,早晚2次分服。2个月1疗程,全部患者均治疗2个
疗程。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NHISS(卒中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评情况。(2)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患者临床体征,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包括半身不遂、言语不清、夜间盗汗、心燥热、眩晕、面色苍白等症状项目,依照重度、中度、轻度、无划为4级,依此记为3、2、1、0分,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积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3)采用KPS(卡氏百分法)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68年第二届强国脑血管病相关讨论和《中风后遗症临床诊断标准》判定临床疗效,患者患侧肢体肌力Ⅳ级,生活能力恢复,视为痊愈;患者肌力恢
复Ⅱ级,但未达到Ⅳ级,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或是部分需要人照顾,视为显效;患者肌力好转Ⅰ级,可自行站立、坐,但在搀扶下仍感到步行困难,视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存在加重者,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疗效对比
观察组痊愈8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33/36);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63.89%(23/36)。组间治疗有效率数据比较,x2=8.036,P=0.005。
3 讨 论
《素问?评热论》有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研究领域认为,气虚则血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