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乐舞看藏彝走廊民族同源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远古乐舞看藏彝走廊民族同源性   通过艺术考古资料研究史前文化,具有较强的可信度。艺术品是史前人类留下的珍贵遗存,世界不同民族文化在原始艺术中留下了各民族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留下了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生产生活等精神与物质相互联系的深刻内涵。   近年来,关于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民族起源,“民族史学界普遍的看法,是西北地区河湟一带,认为历史上由河湟地区南下的古羌人是构成今天分布于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民族的一个共同起源。”[1]出土与我国西部地区的艺术考古文物与古文献记载的双重印证,记录了藏羌彝走廊民族艺术的同源性。我们可以列举7条考古资料:   1975年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马家窑类型墓葬中出土彩陶盆。[2]陶盆内壁绘:5人牵手共3组,绕盆底一周跳圆圈舞,中间以弧线纹和叶纹隔开。(图1)   1995年青海省宗日遗址挖掘出土随葬品中又有一件“舞蹈彩陶盆”,盆内壁绘13人连臂舞蹈人2组,中间以水虫纹饰隔开。(图2)宗日遗址是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是马家窑文化最靠西部的一处遗址,“宗日”在藏语中的意思是“人群聚集的地方”。[3]   另有类似的舞蹈图像彩陶盆在马家窑遗址发现多件,水城《人物舞蹈纹盆、锅庄及其他》一文列举其他3件彩陶盆舞蹈图像并作了详细释读。[4]图像中分别为5人、11人连臂舞蹈和上女舞者9人、下男舞者9人,共18人舞蹈图像。每件彩陶盆上的构图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成组舞者围成一个圆圈,舞者的两侧用相向的几条弧线纹隔开,间隔处绘有“单叶纹”或“水虫”图案,十分醒目。(图3、图4、图5)   另有一件彩陶壶上的持璧舞蹈图,也很值得考释。2005年11月中国彩陶文化甘肃彩陶网藏品栏目介绍了一件由王新树收藏的彩陶壶,收藏者将它命名为“舞蹈彩陶壶”。(图5、图6)彩陶上有两组舞蹈图案,其中一组为两人联袂舞,另一组为三人联袂舞蹈,舞者形态、舞姿与其他舞蹈图像相同,释读为舞蹈图应该没有错。特别有意思的是,两组舞蹈人之间也是用相向的弧纹隔开,间隔处绘“水虫”。“水虫”比宗日彩陶上臂的“水虫”更加复杂,更加人性化,用黑彩绘出两条弯曲朝下的手臂,两手持物,所持器物纹饰明白无误,当为两件“璧纹”,可释为“水虫”双手“持璧”,生动地再现了联袂“舞蹈人”及伴奏的“乐手”。这幅彩陶壶上图案的装饰方法、部位、绘图方法,与青海大通、宗日遗址出土的舞蹈图盆基本相同,舞蹈人的姿态和队列也一样,只是人数不等。仪式的队列是环形圈舞,乐手是两个持璧的水虫和另外两只畅游的水虫或鱼纹,两侧有呈椭圆形的鱼网纹;舞蹈者是蝉形立人,手牵着手,舞人的两侧有水波纹,也可示意声波的传递。整幅图画以丰富的物象表现了远古人类对渔猎获得好收成的欢快和祈盼。“持璧纹”的出现,增加了音乐意义,使该图成为一幅极为难得的表现“原始乐舞仪式”的图案;而“璧纹”出现在舞蹈图像上,对于考证“璧”的使用方法和音乐意义,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在马家窑文化宗日遗址、齐家文化皇娘娘台、喇家文化遗址出土多组玉石璧(图7),玉门火烧沟遗址还出土了石槌(图8)和埙。整体构图的主题可以表述为:乐舞仪式表现了远古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场景。   借用艺术图像研究古代艺术品,是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研究常常采用的方法。19世纪图像学美国学者E?帕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 )的《视觉艺术的意义》[5]一书,对图像学的基本理论作了系统论述,创立了西方艺术史研究新的方法论。帕氏从三个层次解释图像的意义:即解释图像的自然意义;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传统意义和特定主题;通过图像解释,还原艺术家创作凝聚在艺术作品中的本质意义和内容,可以包括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宗教、哲学等等,我们通常称其为象征意义。我国学术界更倾向于研究图像的象征意义,“(发现和解释)图像在各个文化体系和文明中的形成、变化及其所表现和暗示出来的思想观念。”[6]在这方面,我国考古学界积累了丰富经验。   研究者对马家窑文化时期远古人类制作彩陶盆上的舞蹈图像的分析,取得比较一致的族源认同,即它们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生活在河湟流域古羌族的遗存;图像所描绘的是远古时期人类举行原始宗教祭礼仪式中的乐舞场景。   关于古羌人乐舞遗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藏羌彝走廊民族乐舞的同源性:一是分析乐舞本体特征,也就是从图面上可以看到的自然意义(构成、器物、形态);二是考察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即乐舞主题――内容及意义(祭礼仪式)。   图像上的舞人围成一圈,舞蹈学上称为圆圈舞。圆圈舞是人类最早出现的舞蹈队列,头饰和翘尾的服饰,表明模仿动物而舞,牵手(连臂、联袂),集体踏歌。圆圈、模仿动物、连臂、踏脚、边歌边舞、群体舞蹈,是世界各民族原始舞蹈形态的几个基本元素,是人类早期舞蹈的主要组合方式,表现出族群的群体意识。   西部地区是我国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