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传统家训为视角看儒家文化的道德教育
摘 要:传统家训是中国宗法社会中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以儒家伦理为主线的家庭教育文化,它前后相继,承传创新,蕴含了丰富的德育思想,执行了德育的功能,体现了古代家庭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儒家文化 家训 道德教育
一、传统家训的德育内容
(一)以德为本,修身养性
“以德立身,厚德载物,重视德育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1]从五帝时期的“五典”到汉朝以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德教育始终是其不变的主题。在中国传统道德理论中,“修身”是指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它被儒家看作是进行社会管理的逻辑起点,没有“修身”,“齐家”和“治国平天下”就无从谈起。诸葛亮《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刘备《遗诏敕后主》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以服人。”这些家训名句家喻户晓,都体现了家训中修身养性的德育内容。
(二)勤勉好学,立志成才
孔子非常重视对子女进行志向教育,在《论语?季氏》中记录了孔子教育儿子的表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尤其强调“志于仁”、“志于道”。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如果了树立远大的志向还不够,这只是行动的起点,重要的是在立志之后,长期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孟子承继孔子的思想主张“尚志”教育,他认为要树立远大高尚的志向,须经过无数艰难、挫折的磨练和考验,这才有可能志向高远。
(三)齐家以德,勤俭节约
传统家训是以家庭为基础单位发展起来,随着家族建立而逐步系?y化,进而延伸至全社会的一种文化形式。《尚书?大禹谟》中记载:“克俭于家”,《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中记载:“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些都告诉我们儒家家庭教育非常注重教育子女生活要节俭。孔子也极力提倡节俭,“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儒家以勤俭作为家庭礼乐教化的根本,以此教育子弟,去奢从约,使家中子弟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为以后的道德修养打下基础,从而在勤劳节俭中锻炼自己的意志。
(四)孝亲敬长,勤政兴国
在“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和社会历史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认识到宗法血缘性质是中国传统道德关系及道德行为规范形成的根源,把“齐家”与“治国”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强调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儒家看来,“父父、子子”对家庭生活秩序的维护和“君君、臣臣”对国家政治秩序的稳定是类似的,所以强调忠孝德治、“移孝作忠”的重要性,把孝亲敬老、尊祖敬宗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扩展到整个国家的治理。
二、传统家训的德育方法
(一)言传身教法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家长,作为子女的首位也是终身教师,更需要身体力行,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子女。《大学》云:‘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特为身先而言也。”[3]在儒家价值坐标中,“立言”乃“三不朽”之末,“立德”乃“三不朽”之首,在此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言传身教,身教为贵”的德育理念,在肯定“言传”价值的基础上,更强调教师或居“上伦位”者对学生或居“下伦位”者进行德育时,要自律立德,以身示教,直接体现为教师或居“上伦位”者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4]列女传中记载,孟子少时贪玩逃学回家,孟母断机教子,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意为荒废学业,如同剪断这布一样。君子求学是为了树立名声,好问才能博学广知,增长智慧,这样才可以平日平安无事,做起事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以避免祸患。[5]自此孟子听从母亲教诲,勤奋学习,师从子思,终于成为一代名儒。言传身教的家训德育方法,自古以来就彰显出恒久的生命力,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二)严慈相济法
中国传统家训重视严慈相济的教育方式。传统家训通过历史经验的积累,总结家庭教育的案例,发现:“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长严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6]因此,教育子孙应该能够把严与慈有机结合起来,该严则严,该慈则慈,极端片面化的慈与严都是不可取的态度。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明确把“慈”与“严”结合起来,提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并且说明过分溺爱子女的危害在于“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7]中国传统家训关注到在家训落实过程中双方自然的血缘亲情,使施教者在落实家训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并且凝聚亲情的关心与爱护。
(三)学思行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法
教育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