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哲学教程教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教哲学教程教案.ppt

道教哲学 The Philosophy of Taoism 道教哲学与道家哲学的关系 (1),道教是道家思想的延续。 (2),道教哲学和道家哲学在价值取向 上的根本不同。 道教哲学发展的实质 道教教义与中国哲学特别是和道家哲学的结合及对其的改造的过程。 (2)道教哲学的发展 1,伴随早期道教形成而萌芽 2,道教哲学思想体系由东晋葛洪奠定 3,佛道儒理论的斗争与融合 4,伴随统治者推崇而形成三教鼎立之势 二,道教哲学的特点 1. 畅玄 玄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即所谓“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畅玄篇》)。 “玄”的作用是神通广大的,“乾以之高,坤以之卑,云以之行,雨以之施”(同上)。 天地万物也是由“玄”中孕育产生的。所以,葛洪又说:“胞胎元一(元气),范铸两仪(天地),吐纳大始(万物形成之始),鼓冶亿类,回旋四七(二十八宿,即列星),匠成草昧。”(同上) 2. 守一 葛洪认为,要守住“玄”或“道”,也就是要守住“一”。“一”也就是“玄”和“道”。他引《老子》形容“道”的一段文字说:“老君曰:‘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一之谓也。”(《地真篇》) 在葛洪看来,“一”是最真实的本体,所以“守一存真”,他也称为“守真一”。他认为,对于“真一”如果能“守之不失”,则可以“陆辟恶兽,水却蛟龙,不畏魍魉、挟毒之虫,鬼不能近,刃不敢中。此真一之大略也”(同上)。 3. 形神 葛洪有时把形、神关系比喻为“堤”和“水”,“烛”和“火”的关系。如说:“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縻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至理篇》) 葛洪虽然认为形神是互相依靠的,而又强调所谓“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同上),把形说成要依赖于神才能不朽不疲,从而又强调了神比形更为重要。 1. 成玄英 成玄英字子实,生卒年不详,为唐太宗至高宗时人。他的著作很多,据《新唐书·艺文志》载,传世的著作有《老子注》、《庄子疏》。《庄子疏》收入《道藏》中,清人郭庆藩著《庄子集释》中,录有成玄英疏全文。《老子注》久已佚失,近人蒙文通从《道藏》中辑出其佚文,题为成玄英《老子义疏》。 重玄之道 玄之又玄,重玄之道。 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士,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行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更祛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 守静去躁,修炼长生。 行愿具足,内外圆道,理当不生不死,无夭无寿。 2. 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字子微,生于公元647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死于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年八十九。他是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的四传弟子(陶传王远知,王传潘师正,潘传司马承祯)。他的主要著作有《坐忘论》等 。 司马承祯在道教中,不注重炼丹、服食、变化等道术,而提倡静修正心。“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主静修心 行哲于践,哲仙结合 修心练形统一 道教哲学的特点 以人生哲学为主,以宇宙本体论为辅。以个人为本位,追求个体生命的永恒性。 从成仙不死之目的出发解决人生问题,以积极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精神,发展了我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从而推动了古代自然科学的进步。 自然与名教结合是道教政治哲学的特征,这是儒家伦理型哲学和道家自然型哲学结合的产物。 在认识论和思维方式上,继承了道家的特色,汲取了佛家的长处,具有较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围绕神仙学,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范畴和命题 。 学术上的包容风格和超越精神。 胡孚琛《中华道教大辞典》 卢国龙《道教哲学》 吕鹏志《道教哲学·导论》 王明《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 三,道教哲学与儒释哲学中医的关系 1,与佛教哲学的关系 (1) 道教哲学与佛教哲学在思想旨 趣的不同 (2)道教哲学吸取改造佛教哲学思想 2,与儒家哲学的关系 (1)在伦理观和政治观上的相似 (2)讨论重心的不同 3,与中医的关系 对中医思想的渗透 四,道教哲学的作用 就道教内部而言,建立道教哲学,这是支持其信仰体系所必须的。 就道教与外部关系而言,道教哲学的形成与发展也发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对教外人士的修身养性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