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伯恩斯坦语码理论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途径述评以韩礼德和哈桑的研究为例
〔摘要〕 伯恩斯坦的社会教育学把语言作为核心要素,在社会学的视野下研究语码、文化再制、教育话语建构等社会问题,形成了一整套社会教育学解释理论。国外对其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本文简要回顾Halliday 和Hasan对伯恩斯坦语码理论的研究,并尝试挖掘两者对话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解析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码的本质和含义。
〔关键词〕 伯恩斯坦;语码理论;韩礼德;哈桑;述评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14)01-0026-07
一、引言
巴兹尔?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1924-2000)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和语言学家,其主要论文依据研究主题结集成书,共计五卷,前四卷统称为《阶级、语码和控制》(Class, Codes and Control),第五卷为《教育、符号控制与身份:理论、研究、批评》(Pedagogy, Symbolic Control and Identity: Theory, Research, Critique)。前四卷分别以副标题的形式标明各自的研究重点,其中第一卷为“语言社会学理论研究”(Theoretical Studies towards a Sociology of Language),讨论语言使用、社会阶级、社会化及教育知识的分类与架构之间的关系,初步阐述语码的概念及语码理论;第二卷的标题为“语言社会学应用研究”(Applied Studies towards a Sociology of Language),通过对儿童语言样本的数据分析探讨语言使用与阶级结构的关系;第三卷论述教育传递中的编码及教育社会学问题,标题为“教育传递理论”(Towards a Theory of Educational Transmission);第四卷为“教育话语建构”(The Structuring of Pedagogic Discourse),阐述语码理论与文化再制和教育话语的社会建构。纵观五卷文集,它们分工明确,主旨各异,自成体系,彰显伯恩斯坦在不同阶段的研究旨趣。然而,从历时的角度来看,五卷文集代表着伯恩斯坦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轨迹,从语码到教育话语,从文化传递到符号控制,从劳动分工到权力与控制,语码成为各卷文集串联的主线,语言既是起点也是终点。对于他的社会学思想来说,语码理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揭示了因劳动分工造成阶级差异引发的教育不平等,而更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互相对立的研究模式,相反,语码理论成功地把语言、意识、社会这三大人类关切有机串联在一起,进而把教育问题跟家庭、学校、权力分配、劳动分工、社会阶级、文化传递紧密结合起来,从微观到宏观,将语码理论推向符号控制和文化生产与再制的理论高度,使其具备广阔应用空间,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话语分析及资本主义文化批判。
伯恩斯坦的社会学思想曾经饱受非议,甚至是无端指责,但是最终赢得了广泛认可,在世纪之交逐渐变得炙手可热。国内外对伯恩斯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伯恩斯坦的教育语码理论及其对教育失败的解释,即社会教育学理论。Sadovnik(2001)[1]指出,尽管走的是结构主义的路子,伯恩斯坦的社会教育语码理论明显具有涂尔干、韦伯、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互动学派的倾向。Karabel and Halsey [2](62)认为伯恩斯坦的思想其实是“一个新综合的先驱”(the harbinger of a new synthesis)。国外对伯恩斯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主要学者包括M.A.K. Halliday、Ruquia Hasan和James R. Martin。系统功能语言学从社会语境考察语言,从美国人类学中吸取营养,继承和发展了费斯(J.R. Firth)的“系统――结构”理论与情境语境理论,以社会语义为视角,构建自己的社会符号学,这与伯恩斯坦建构的“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的宏大叙事相得益彰[3]。本文将简要回顾Halliday 和Hasan对伯恩斯坦语码理论的研究,尝试挖掘两者对话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解析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语码的本质和含义。
二、语码作为系统变体和
语篇的不同呈现形式
伯恩斯坦的社会学理论发端于涂尔干学派并最终与欧洲结构主义汇合,尤其是法国的社会学理论,与植根于社会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具有一定的“家族相似性”,因而始终贯穿于Halliday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论述之中。宏观上,Halliday的功能语义观、语言构建现实、语言层次论、社会语义学等思想与伯恩斯坦的社会语言学理论相互渗透、异曲同工。正如Hal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