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铁蹄下的歌女》为例看聂耳歌曲的创作特征.docVIP

以《铁蹄下的歌女》为例看聂耳歌曲的创作特征.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铁蹄下的歌女》为例看聂耳歌曲的创作特征   【摘 要】人民音乐家聂耳凭借其音乐天赋与艰辛努力为我们创作了许多首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铁蹄下的歌女》是聂耳在战争年代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插曲,本文以其为例来分析聂耳歌曲的创作特征。   【关键词】《铁蹄下的歌女》;聂耳;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49-02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出生于昆明。他从小就对音乐十分感兴趣,经常让乡里的叔叔伯伯们教他演奏笛子三弦等乐器,由于聂耳天资聪明、音乐天分极强,因此很快就掌握了这些乐器的演奏技巧。1932年,聂耳进入百代唱片公司工作,那时候左翼运动刚刚萌发,左翼电影也慢慢开始发展起来,聂耳从此便为电影作曲,且成为近代左翼运动的代表作曲家之一[1]。1935年7月,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4岁。聂耳在不到三年的创作生涯里共创作了四十一首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鼓舞人民保家卫国、积极抗日的歌曲,如:《自卫歌》《告别南洋》《春日谣》等;有真实反映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歌曲,如:《大陆歌》《打长江》等;有描写广大女性的歌曲,如《牧羊女》《一个女明星》《新女性》等等。聂耳的这些作品,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聂耳众多的歌曲中,大部分歌曲都是为电影而创作的,当他开始创作电影音乐时,正是中国左翼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体现革命思想的左翼电影开始发展起来了,他也因此走上了革命音乐的创作道路,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十四首电影音乐作品。1933年为影片《母性之光》配写的插曲《开矿歌》、1934年为影片《大路》所写的主题歌《大路歌》、1935年为电影《风云儿女》配写的插曲《铁蹄下的歌女》以及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等[2],这些作品毫无疑问在中国的电影音乐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铁蹄下的歌女》的创作背景   《铁蹄下的歌女》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创作于1935年。《风云儿女》是一部典型的左翼影片,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讲述的是一位从小就没有父亲,生活特别艰辛,带着生病母亲的少女阿凤从北方农村流落到上海,与母亲相依为命,虽得到几位正义青年们帮助,但终因母亲去世了,生活艰难,不得不开始卖艺生活的故事。聂耳在看过这部影片之后,大为震撼,他根据影片中的各个形象在头脑中构思出了旋律。女主人公阿凤是一位歌女,在母亲去世之后,没有任何依靠的她只能进演艺班以卖艺来维持生活,来到上海,吃饱穿暖成了她每日面临的难题,她不幸的身世与贫穷的生活与这首音乐完美结合,凄凉、优美的旋律一出来,让观众不禁想要去保护她、同情她。当她发现曾经帮助自己的大哥哥辛白华陷入感情漩涡,为情所困时,她便借机演唱了这首歌,阿凤的形象立马被灌输成有坚强斗志的坚强女性。她并没有被生活上的苦难所打倒,而是鼓励辛白华放下感情包袱,积极抗日。阿凤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知道真正去了解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一种思想,并不是单纯的因情感纠结的爱情片,而是以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3]。   二、《铁蹄下的歌女》的创作特征   (一)音乐语言与歌词完美结合   《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曲属于单三部结构,作者采用了完整的三个乐段向我们表述了他的创作思维,这首歌曲中的每个乐段都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全曲旋律起伏不大,第一乐段旋律多次使用附点节奏、延绵悠长、抒情流畅,充分地展示了歌女阿凤对现实生活不满和无奈。后两句旋律运用休止、前八后十六以及二分附点等节奏,旋律线稍比前两句紧凑,表露了歌女们心中的不满与对黑暗社会的控诉。相比第一乐段旋律,第二乐段的旋律线条则更为紧凑,速度也明显加快,为后续而来的高潮埋下了伏笔。第三乐段前两句旋律比较平稳,结尾处运用了一个二分附点节奏,拉长了时值,音乐被推向了高潮。描绘了受到欺凌而无法忍受的歌女们愤怒情绪。这首作品无论从旋律、音乐感觉还是节奏都搭配得非常合理,音乐在处理上与形象的塑造也十分吻合,装饰音、休止及弱拍上起的手法更加突出了整个作品的音乐感觉[4]。   这首歌曲的词曲结合紧密,歌词看似一篇散文,但却有一定的规律。念起来朗朗上口,再加上与曲调的完美融合,产生了与众不同的戏剧性效果。《铁蹄下的歌女》的歌词从内容上看描绘的是歌女们真实生活写照,“我们到处卖唱,我们到处献舞。”此乐句“到处”这两个字凸显了歌女的被迫与无奈,体现了那个年代做一名歌女的低下地位。“谁不知道国家将亡,为什么当做商女?”这句歌词则表现了在全国都掀起抗日救亡狂潮的时候,生活在纷乱的和动荡不安年代的歌女也深知亡国恨,表达了歌女内心中的爱国之情。“为了饥寒交迫,我们到处哀歌,尝尽了人生的滋味,歌女是永远的漂流。”为了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也为了穿暖充饥,她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