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台湾之初的原乡旧事
如果不往西走,台南,这个台湾最古老的城市,已经和台湾其它城市一样,呈现出模糊的面目:同样崭新的高楼和商厦,同样奔走在街道上的小绵羊摩托车,同样穿着热裤和短裙,画着浓重黑色眼线的少女。
我走向城市之西,直至沧海桑田处――安平。昔日大家都嫌弃它“土”,而今保育风潮却造就了台南“古老当时兴”的小镇情怀。那些到此寻找古意的游客和熙攘的商铺似乎只是背后那些古街窄巷曾经繁荣过的一个证据。安平是台湾的源头,古名“一鲲?”,又叫做“台湾窝”。“老”,分明就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旅游潮味。
越过中华西路,沿路左侧是颇具盛名的台南运河。运河曾是连接安平港与安平市区的重要通道,1865年,安平开港,正式名称为“台湾关”。清中叶,安平港逐渐因淤积而不利于航行,往昔桅樯林立的兴盛景象一去不返。
经历过兴衰的城市总有种宠辱不惊的淡定,从风光显赫的商港到寂静没落的渔村,安平已经走过了近400年。如今,昔日的行政中心赤?楼、全台首学孔庙、延平郡王祠等历史古建筑呼应着东区的水泥建筑。老街、旧聚落、古堡、炮台、行商洋楼、渔港在现代文明下被映衬得更加安详。
安平 记忆台湾之初
走在安平街上,依稀听到有人唱那首“安平思想起”。循声觅去,就在石板红墙下,老妇人为我们唱出“身穿花红长洋装,风吹金发思情郎……”,统治了台湾38年的金头发的荷兰人,至今在安平歌谣里撩动老一辈的记忆。
1661年4月,郑成功率军通过鹿耳门港道,9个月后,荷军终于投降。从此安平人敬郑成功为“国姓爷”。他治理台湾22年,使得台湾丰衣足食,人心安定。他的塑像在赤嵌楼矗立,我们当然只是循例而至,做导游的台南老人说至情深处几近哽咽,被年轻人的分神而反衬出几分不合时宜的尴尬。
安平古堡有一个几近炫目的名字――亿载金城。时间的拉力把古堡变成仅存的一点颓墙,经历亿载却固若金汤的愿望,终究是敌不过岁月的磨砺。带着我们去的台湾导游,会抚摸着那堵颓墙自豪地说:“这堵墙有接近400年了,是我们台湾最古老的一堵墙。”我不语。对于5000年中华文明而言,400年的历史不过是风里一个细小的微笑,但对于远离大陆的台湾岛,它诚然就是一条蔓延的根,让它不至于随波漂流。
沿古堡街南行不远,就到了延平街。300多年前,延平街在荷兰人规划下,成为热闹的商业贸易中心(当年称为热兰遮街),也是全台湾第一条商业大道。当年,这700米的窄街遍布一些古老的行业:香烛店、碾米厂、面粉厂、中药房、参药铺、杂货店、蜜饯行、打铁店等店面在街上紧密毗连……如今看这条街,只是台南的一条毛细血管,大一点的车辆都无法通行,虽然,早年它和运河一起担任着动静二脉贯穿台南。
我被人潮推动着,走在延平街上。古老的安平传统房屋尺寸都小,门窗低矮。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靠海为生的渔民贫穷所致,也有人认为是因为要防海风吹袭,更有一种理论认为,安平渔人习惯了船上的小尺寸构造,所以哪怕在陆地上,也无法适应空旷住处。当然狭小有狭小的好处,人和人的距离骤然拉近,到现在,人情味还是这座城市最典型的气息。
“古早”风气之下,寂静了许久的安平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老人抱怨说安平的发展为当地带来很多新商机,房价也被拉高。随处可见的商贩和游客让安平变得拥挤,停车,塞车,叫卖,垃圾都成为安平人的生活困扰。但是安平人性格始终是知足的,“有口饭吃的日子已经很不错,发展,总是好事”。这个夏日里,说话的老人摇着扇子,我满头大汗。
小吃 台南大众铭刻
台南的人情味以食物的香气的方式贯穿了台南的大街小巷。
我希望每天早上都能够很饿地起床,然后依次吃下路上那些鱼丸汤、虾仁肉圆、蚵嗲、虾卷、蚵仔煎和传统豆花。
最早的时候,因为安平渔获容易取得,遵循闽旧例,渔民总喜欢在出海前或入港后来碗热腾腾的点心。和其它旅游城市不同,它们是台南人生活的一部分。周氏虾卷、古堡蚵仔煎、安平豆花、天从伯鱼丸汤、吴老太太的芋?与虾仁肉圆,每一家都得用“挤”来形容,才能顺利从当地人中杀出重围,抢到一两碗吃吃――味道还真的是不负众望。人人都要吃的天从伯鱼丸汤看起来清白异常,近似开水的汤底不见一丝油星,但味道分明是甜甜的海鲜味,弹牙的雪白鱼丸比婴儿的脸蛋还要细嫩些,吃起来甚至都让牙齿产生了罪恶感。
前脚从车上下来,后脚就迈进了鼎鼎大名的“度小月”。这三个字如此浪漫,原来意思不过是一位老渔民为了度过渔获少的“小月”而制作出来的一碗面线而已。
当然又是满座。好客的店员在门口骑楼下为我们摆上低矮的小桌子小板凳,门口几口大锅里煮着卤水猪脚,大瓦锅边上挂了一两寸厚的“老胶”,显示着这是一锅经历了日子的老卤。吃的不过是一碗面线,只一口的分量,面上一只虾。汤头清甜可口,分量恰好宜人,让肠胃还有位置吃下一只卤蛋、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