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影响因素分析.docVIP

京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影响因素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京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2002年以来,广西东兴市京族学校开设了“京族乡土教材”、“越南语听说”等校本课程。调查发现,京族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受政策执行、课程管理、教材使用、师资水平及社会参与等内外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往往不是单一的,它们错综地“纠合”在一起,反映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复杂程度。应以加强地方政府职责、制订《课程标准》、开发乡土教材、提高教师能力、鼓励社会参与为对策,切实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   关键词:京族;课程改革;校本课程;田野调查:教育人类学   中周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0)02-0020-04      一、引 言      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我国惟一的一个以海洋渔业经济为主的少数民族。京族过去称为“越族”,1958年成立东兴各族自治县(现东兴市)时,根据其历史、语言、文化艺术、生活习俗的特点和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县级市)江平镇的尾、山心、巫头三个行政村(俗称“京族三岛”)及其周边地区。京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与越南的主体民族越族同源。据史料记载,我国的京族最早是从越南涂山(今越南海防市一带)等地迁移过来的。京族有自己的语言――京语。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京族共有22517人,其中广西20123人,防城港市18106人,东兴市13966人。   京族古代教育与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是一种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的教育。近代以来,京族地区创办了私塾和书院,学校教育也得以建立和初步发展。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京族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仅179人,有中学文化程度的5人,不足6%。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京族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08年,京族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辍学率为0.1%;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8.9%,辍学率为1.69%: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66.7%。京族15周岁人口教育完成率达到98.7%,17周岁人口教育完成率达到98%。   改革开放以来,京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2008年,京族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00多元,京族被誉为“中国最富有的少数民族”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京族的传统文化受到现代化的极大冲击,许多风俗习惯日渐淡化:说京语、会京族传统歌舞的人日渐减少;京族的“哺字”、独弦琴、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濒临失传;京族“哈节”、“哈亭”对年青人的吸引力日益减弱。由于学校正规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脱节,导致京族青少年对本民族的习俗文化逐渐陌生,出现了京族民族文化资源流失以及民族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断层的危机。因此,对京族教育发展与文化传承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具有迫切性。   2009年7月,笔者赴广西东兴市京族学校,调查京族文化融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关情况,调查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访谈、观察等方法。      二、京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简要回顾      东兴市京族学校位于东兴市江平镇?衔泊澹?始建于1952年,时称“?衔残⊙А保?2003年与?衔泊宓摹熬┳逯醒А焙喜?,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民族学校,并改名为“东兴市京族学校”。学校包括初中部和小学部,现有在校生约1200人,其中京族学生占66%;教师63人,其中京族教师占20%。2002年以来,一京族学校开设了“京族乡土教材”、“越南语听说”等校本课程,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将民族文化融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教育改革实验。   1.开发京族乡土教材》   2001年下半年,在广西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福特基金项目“中越边境民族文化振兴与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京族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研究”课题组的指导和帮助下,万尾、山心、巫头三所京族小学的5位老师和课题组成员2人组成了“京族乡土教材编写组”,于2002年暑假编写完成了《京族乡土教材》(试用本),这是京族地区学校教育中的第一部乡土教材,在京族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京族乡土教材》从“历史地理”、“民间故事”、“习俗文化”、“生产劳动”、“自然生态”、“民族团结”6个方面介绍京族的历史和文化。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该教材在漓尾小学、山心小学、巫头小学1-6年级中使用,每周开设1课时,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查。据调查,在《京族乡土教材》试用的一年期间,上述三所小学的学生对学习和了解京族文化的兴趣普遍提高,积极主动学习、了解京族文化的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90%。2004年以后,因学校合并、校领导更换、师资缺乏等变化,《京族乡土教材》的后续使用工作基本停滞。   2.开设京语课   2003年9月,东兴市教育科技局委派京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