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山水兼程觅越音
曾有人形容,施家岙村后的青山以美妙的弧形将嵊州揽住,而幽静的剡溪水绕村头款款行过,那山、水、村落的风光好似越剧小生执着的扇子。这诗意的比喻,恰点出了越剧的艺术精华,山清水秀的唯美景致,才是越剧的灵感源泉。
嵊州,百年越剧诞生地
越剧鼎盛时期,嵊州曾经有多少古戏台,早已没有人悉数得清,这些工艺精致的古戏台子,或隐于穷乡僻壤,或卧于热闹集市,亦可能湮没在了时代的风雨之中。蜿蜒的剡溪两岸,农闲时的村人不再吟唱越音,但说起戏文和戏台的故事来依日头头是道,那廿八都村的瞻山庙古戏台,早已被庙宇的殿堂湮没,檐歇山顶建筑面前,艳红色高香袅袅飘烟,可进献的对象并非越剧的祖师爷,反倒威了财神爷。
然而,清末民初,百场酬神谢戏演出的盛况,却是流传至今,而后又有“四季春班”的袁雪芬和傅全香等日后名角在此初露锋芒,更为瞻山庙古戏台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而今只有逢庙会时节,方能重见古戏台上越音袅袅、歌舞升平的昔日盛况。
离廿八都村不远的施家岙,素有“女子越剧之乡”的美誉,村里的绳武堂宗祠古戏台,亲历了首个女子越剧班的演出,可在此之前,绳武堂同样族规森严,不准女子上台演戏。我们造访之时,粉墙黛瓦的宗祠门户紧锁,向邻屋的村民打听之下,才知道临近春节前,驻场的剧团提前回家,为年节时的庆祝演出做准备。然而,好客的施家人还是请来了村长,使得我们能够入内窥究竟。
除却越剧的曲艺之美,绳武堂宗祠古戏台还兼具别具一格的建筑之美,单檐歇山顶翘角,歇山顶上饰有堆塑“龙吻”、“瓦将军”、“双单公主追狄青”,藻井饰八道斗拱,而前台四石柱上精致地雕刻着《三国演义》的人物,虽无鼓瑟相奏,曲声应和,但上书的楹联“一弹流水再弹月,半入江风半入去,红袖翻风鸲鹆舞,紫箫弄月凤凰鸣”,其语却已是音韵醉人。再观戏台之下,桌椅井然有序,曲目表上罗列着各派的折子戏,供戏迷点唱。对施家岙村民而言,他们即将迎来自家曲会,村里至今传承着春节在家乡上滨“看家戏”的传统,这些越剧之乡的后人,对此也是颇为自豪。
水城绍兴,百草园内闻曲声
女子越剧班凡欲跨出嵊州,第一站必是绍兴。东方威尼斯的巷陌市肆,恰是蕴藉越剧清丽唱腔的最佳场所,柔媚的水道上,荡漾着点点乌篷船,身上尚散发着黄酒味儿的乌毡帽船老大们,都似戏文里的唱词,一道抽象的景。
若谈及绍兴“戏曲之都”的头衔,想必都会念想起鲁迅笔下《社戏》的情景,尽管描述的是京剧老旦龚云甫演出的盛况,而直至其去世那年,十里洋场的大世界内,越剧才由绍兴文戏向女子越剧过渡,四季春班来此鸣锣开演。如今,但凡去绍兴探寻越剧,一定得去造访鲁迅故居。沿着老街一路行来,首先见到的却是咸亨饭店前,柴骨嶙峋的孔乙己塑像被合影的游人触摸得油光锃亮,想起戏文里那个狷狂古怪的孔乙己,被演绎得有骨有肉,可眼下的铜像显得实在太过寒酸迂腐。而依原貌修复的鲁迅祖居,则是座四进院落,仅门上方悬着其祖父周福清所书“翰林”匾,阑步其间,桂花明堂曾是鲁迅祖母和母亲的卧室,再往后,出了昏暗的走廊,便是鲁迅儿时玩乐的百草园。
百草园内,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尚在,说是花园,其实是菜园,碧绿的菜畦占了大半个园子。尝闻周家兴盛时,常请绍兴大小戏班来家唱堂会,可那戏台如今何在?念想及此,忽闻款款曲声传来,穿过石拱门,竟是别有洞天。一方水榭台上,水袖翻穿,顾盼生姿,虽非专业剧团演员献唱,但其景其境,仪式感尤为浓重,反倒也成了许多行色匆匆的游人,驻足歇息赏曲之所。其实,绍兴“社日”自宋时便已鼎盛,陆游诗中也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想来南宋尚无越剧。可如今陆游与唐婉的凄婉爱情,却也融入袅袅越音,两阙哀婉惆怅的《钗头凤》,幻化作戏文里凄楚的吟唱,而在越剧百年庆典之际,由浙江小百花剧团改编的《陆游与唐婉》,更是越剧献演的首台大戏。
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向来追求抽象写意,一桌二椅间便是故事发展的场景,而那园林山石花草,往往得靠演员的举手投足刻画。所以,如欲寻得越剧《陆游与唐婉》的真实景致,则需前往沈园探幽一番。
从鲁迅故里乘坐乌篷船至沈园码头,幽静的洋河弄里,寂静的沈园如大隐于市的隐士,断垣残壁修葺复原,重现宋时池台极盛之景。进得园来,曲径边枯树夹道,那葫芦池水荡漾如故,曾经的惊鸿照影让人念念不忘,宋代遗留下来的古井,是陆唐爱情的唯一见证者。后园的梅林无意苦争春,迎着料峭的冬雪,开得正好,清香四溢,梅树枝头挂着陆游百余首咏梅诗,充满了“一树梅花一放翁”的意境。登临西南那厢的闲云亭,可揽全园之胜,入夜后,这厢的孤鹤轩琴音绕梁,淡雅的彩灯缀满枝头,而双桂堂内每晚皆是鼓瑟齐奏,才子佳人演绎着陆游和唐婉的凄美爱情史诗。爱的声线和感悟,缀得绍兴之夜分外动人。
小百花,从西子湖畔到小村庄
即便跻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