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对心梗后心房神经分布影响.docVIP

他汀类药物对心梗后心房神经分布影响.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汀类药物对心梗后心房神经分布影响

他汀类药物对心梗后心房神经分布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MI)后心房神经分布的影响。方法 开胸后结扎前降支制作兔MI模型,24h后将存活兔分为心梗组(MI,n=7)、药物干预组(Rt,n=8),并设假手术组(S,n=9)。瑞舒伐他汀药物干预8w后处死动物,观察心房自主神经分布改变。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TH与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表达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梗死组比较, 药物干预组TH与CHAT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减少,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药物干预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TH与CHAT表达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MI后心房神经再分布具有抑制效应。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心肌梗死;心房神经重构   他汀类药物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HMG-GoA)还原酶抑制剂是临床上最广泛的调脂药物,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其还有许多独立于调脂作用的生物学效应,即他汀药物的“多效应”,如抗炎、抗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抗血栓、保护心肌、抗心律失常等多重效应。其中他汀类药物抗心律失常及防止心脏重构的作用已得到普遍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1-2]。此外,MI后除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外,房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 AF)的发生亦较常见[3],他汀类药物对这些房性心律失常具有防治作用[4],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兔MI后心房肌神经重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对神经重构影响,旨在为他汀类药物防治MI后房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提供某种合理解释。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组 选购2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普通级),体质量(2.2±0.3)kg。参照Fujita M等[5]报道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应用3%戊巴比妥钠(45mg/kg)经耳缘静脉缓慢注射麻醉,术前30min给予青霉素(10万/kg)肌注。麻醉后将兔固定于小手术台上,术前常规行心电图检查。保持兔自然呼吸,备皮、消毒后紧贴胸骨左缘3、4肋间纵行切开皮肤、游离出3~4cm纵行切口,小心拨开纵膈胸膜,充分暴露心脏,仔细观察兔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或左室支)的解剖位置。于前降支中上1/3处结扎。直视下可见左心室前壁和心尖部心肌颜色逐渐变暗乃至苍白,搏动减弱。心电图可见Ⅰ、aVL导联ST段逐渐抬高,表明心肌梗死形成。术后逐层关胸。心肌梗死模型制作完毕24h后将兔随机分为心梗组和药物干预组。假手术组左前降支下穿线,但不结扎。自术后第1d开始,药物干预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kg,阿斯利康制药生产)灌胃8w,心梗组及假手术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w。手术中及手术后死亡兔共4只,最终获得具有完整实验资料的兔共24只,心梗组(MI, n=7)、药物干预组(Rt, n=8)、假手术组(S, n=9)。   1.2 标本采集 灌胃8w后称取体重,应用10%的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再次开胸,迅速取出心脏,分离出左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组织冻存于液氮中,另一部分组织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   1.3 免疫组化法测定酪氨酸羟化酶及胆碱乙酰转移酶 常规石蜡脱水,浸蜡,包埋,连续切片(厚度3~4μm),脱蜡,水化,抗原修复,清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滴加一抗(抗TH抗体采购自PL Laboratories,抗CHAT抗体采购自美国abcam公司)4℃过夜,第2d取出切片于37℃复温30min后滴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北京中山金桥公司)。每一操作步骤间均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冲洗,最后用DAB试剂盒显色(显示棕色颗粒为阳性)。分别对各组兔心房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Image Pro Plus)计算神经密度(density)。每张切片检测5个神经纤维密度最高的区域,用阳性神经纤维在选区中所占的面积比值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两两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房肌TH与CHAT阳性神经纤维再生现象:实验8周后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图1):假手术组兔心房肌TH和CHAT阳性神经纤维较少,心梗组TH和CHAT阳性神经纤维较多,而药物干预组较少。统计学分析结果示:心肌梗死组兔的心房TH和CHAT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药物干预组的TH和CHAT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明显低于心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1。   3 讨论   既往研究[7]表明,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发生可能与心房结构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