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境庐馆藏万国公报之价值.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境庐馆藏万国公报之价值

人境庐馆藏的《万国公报》之价值   摘要:关于上海《万国公报》的研究,台湾比大陆起步早,20世纪60年代华文书局就出版了该报的影印本。而大陆近年来《万国公报》研究虽然极为兴盛,却一直未出版影印本以供研究参考。黄遵宪故居人境庐藏有4册《万国公报》原刊,尽管数量微少,但有其价值在:一是可确证在甲午之前黄遵宪就已经是《万国公报》的读者。二是此4册原刊可补华文书局影印本的几处缺失,给学界提供可资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万国公报》;清末民初报刊;人境庐藏书;黄遵宪;《时务报》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1?0239?04   上海《万国公报》及其创办人林乐知、撰述李提摩太等,是近年来内地学界研究的热点。虽然一直未见该报及其前身《教会新报》影印出版,但并没有影响研究者对它的兴趣与关注。而台湾《万国公报》研究却比大陆早了几十年,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李瞻教授早先是在美国加州获读该报,1968年他得悉台北华文书局将原藏于美国的《万国公报》全部影印出版,赞曰“诚为伟大之贡献”[1]。华文书局在20世纪60年代末将《教会新报》《万国公报》与《湘学新报》和《时务报》等汇集成“清末民初报刊丛编”影印出版。当时台湾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文化出版界致力于整理古籍、文史资料,编印大型丛书及专辑,华文书局的“清末民初报刊丛编”是其中的个案。20世纪70年代,赖光临、梁元生、王树槐、李瞻、石丽东等前辈的专题研究论文及论著接连出版,从此该报浮出历史地表。李瞻教授指出该报是“我国最早、发行最久而影响最大的一份政论杂志”[1](1)。可是,仅热了一阵子,20世纪80年代迄今,后继者畸零寥落,研究成果(专著和论文)屈指可数,与大陆研究者日益广众、成果迭出,反差甚大。而台湾各图书馆《教会新报》、《万国公报》华文书局影印本由于常年乏人使用,几落入撤架的命运,十分可惜。   据《中国近代期刊编目汇录》第1卷《万国公报》(下文简称《公报》)的著录,该目是将分藏于北京、上海(即在上海一地,亦分藏于好几家藏书单位)、湖南、湖北、广东等地的图书馆的原刊之目录汇集齐全的,可见原刊各地都有馆藏,可是没有一家图书馆收藏了全帙,各馆或多或少都有缺漏,要洽补整理齐全极不容易。这或许是大陆该报影印本至今未予出版的原因。研究者惟有辗转各家图书馆调阅其存册,辛劳倍常。然而,华文影印本亦非全帙,缺漏甚多。例如:第三册首页仅手写“PAGE MISSING”两字[2](1431);第一册无书名页、无目录,仅手写“万国公报WAN KWOK KUNG PAO (A REVIW OF THE TIME) FORMERLY:教会新报CHURCH NEWS VOL,NO 7”[2](2),如果手头没有《中国近代期刊编目汇录》提供的《公报》目录对照,无从知晓这些内容的刊期,使用不便。朱维铮先生曾指出上图的徐家汇藏书楼 “所藏的《万国公报》,虽有缺损,但比较台湾影印本来说,则完整得多”[3](30?31),可是,未予影印出版,研究者必须舟车辛劳去上图调阅,极不便利。笔者未得阅徐家汇藏书楼的《公报》原刊,甚为遗憾,却有幸获读黄遵宪故居人境庐藏书的《公报》。人境庐存四册,分别是44册(1892年9月)、48册(1893年1月)、55册(1893年8月)和61册(1894年2月)。这4册虽然书衣均被虫蛀过,稍有破损,但值得庆幸的是不仅面目宛在,而且内文完整无缺损,品相尚可。对总数达200多册的广学会(前称“同文书会”)月刊《公报》来说①,此区区4册在数量上无足轻重,然而,其文献价值乃非别家馆藏可取代:   首先,四册均在书名页右下方、中历出刊时间之月份上,钤盖印章“人境庐藏书”,可确证其藏主为黄遵宪,他是《公报》的读者。钱仲联编撰的《黄公度先生年谱》记载1870年(公度23岁)“因研究天津教   收稿日期:2012?09?11;修回日期:2012?10?15   作者简介:李玲(1969?),女,广东梅县人,广东嘉应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近代报刊,近代文学.   案事,取万国公报及制造局所出之书尽读之”[4],该年有《教会新报》,尚无《万国公报》,到1874年《教会新报》才改为《万国公报》,年谱所记根据何在?亦或据黄氏从弟黄遵庚之言吗?记述不甚准确。从出刊时间看,这4册均在甲午战争前出刊,彼时黄氏尚在新加坡总领事任内。黄氏身为外交官,订阅中文报纸以及时了解中外政情,乃日常功课,何况该报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政论杂志。其实他应该早在日本使馆任内,就对林乐知个人编纂的《公报》不陌生,因为他的同乡世伯、顶头上司何如璋咏日本风情的诗作《使东杂咏》于1879年1月的《公报》上连载了两次②。至于黄氏是否当购阅《公报》有年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