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城镇化问题探索.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城镇化问题探索

人的城镇化问题探索    [摘 要]目前官方和学界对人的城镇化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成熟的理论成果。本文依次对中央提出人的城镇化的现实背景、人的城镇化的具体含义、人的城镇化概念的学理分析、人的城镇化的实践意义、推进人的城镇化的基本思路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以期对我国人的城镇化的研究成果有所丰富。   [关键词]人的城镇化;涵义;背景;学理;意义;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1-0057-05   目前官方和学界对人的城镇化的问题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成熟的理论成果。有鉴于此,本文尝试着对中央提出人的城镇化的现实背景、人的城镇化的具体含义、人的城镇化概念的学理分析、人的城镇化的实践意义、推进人的城镇化的基本思路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人的城镇化提出的现实背景   关于人的城镇化提出的现实背景,可以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即以前的旧城镇化出现了一些不可持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影响到了城镇化的健康与持续发展,人的城镇化是为克服旧城镇化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城镇化建设新理念。下面分两个部分对此加以具体的阐述。   (一)旧城镇化出现的问题   1.偏离城镇化目标。城镇化的目标本来应是将更多的农民变成城镇居民。然而,以往的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偏重于土地和房地产的城镇化,具体表现是为了扩大城镇规模盲目地圈占农民的土地,热衷于房地产的大规模建设。近来频频见诸于报端的“鬼城”、“空城”现象,就是这一问题的突出表现。客观地讲,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3.7%,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户籍城镇化率”目前仅为35.7%左右,还有2.89亿的“人户分离人口”,其中流动人口为2.45亿人。[2]这种“要地不要人”的城镇化偏离了城镇化的应有目标。   2.违背农民意愿。大家经常听到的某某地方发生了农民土地和房屋被强制征用、农民被上楼的现象,就是城镇化建设中违背农民意愿问题的主要表现。   3.损害失地农民利益。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给予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过低,个别地方出现了动用黑恶势力对个别的失地农民造成人身伤害等现象。   4.规划建设不科学。具体表现为居民安置楼房的设计未考虑到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出现了“农民农具没处放”、“农民坐着公交去种地”等现象。此外,还表现为各地楼房建筑的设计千篇一律,导致“千城一面”,破坏了本来各具魅力的地方特色和独特品位。   5.忽视人民的长远利益。其主要表现是很多地方往往只给予失地农民一笔有限的补偿费,而不管失地农民的就业和长远生计问题,同时表现为很多地方在建设楼房时存在偷工减料、使用的建材以次充好等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建筑的使用寿命,是对农民群众生命财产不负责的行为。此外,还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等生态环境问题,危及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6.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急于加快城镇化的建设速度、扩大城镇化的规模,不惜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量举债,盲目地开发房地产,结果由于新建楼房的供给量严重超出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量,出现了因地方政府难以及时偿还银行贷款导致的债台高筑现象,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二)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   1.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以往城镇化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之一是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具体表现包括:强制征地和拆迁,损害了法律规定的农民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房屋的私人财产权;给予农民的土地征用补偿费和拆迁费过低,直接损害了失地、失屋农民的经济利益;农村楼房设计中对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忽视,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只给予有限的经济补偿,不考虑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影响了农民的长远生计;建设楼房时存在的偷工减料、建材的以次充好现象,影响到了农民的长远财产利益甚至人身利益。   2.导致了上访和群体性事件频发。近年来,我国每年都会发生数万起因征地和拆迁引起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当然,这些事件爆发的责任不一定都错在地方政府,但绝大多数此类事件都和地方政府的行政执法方式违规或不当有关。因征地和拆迁引起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大量频发,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破坏了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   3.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我们的党和政府从性质上来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执政为民的政府,城镇化也本来应是一件利国利民、皆大欢喜的大好事。然而,在昔日的旧城镇化建设实践中,各地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特别是在征地、拆迁中这些现象更加突出。这些现象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