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宋初期定州佛教的盛行
佛教大约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中国,历晋宋而下,迨隋唐以还,繁衍蔓延,周及华夏,虽经历了四次大的“法难”,但佛事活动却息而再起,愈传愈广。至宋朝,太祖赵匡胤一改后周柴荣的作法,开始尊重佛教,重视佛教。一是于建隆初年(960)六月下诏:“经(后周)显德二年(955)当废未毁者听存,其已毁寺所有佛像许移置存留。”[1]二是在乾德四年(966)派僧人行勤等157人西去印度求法[2],开始与印度佛教的频繁往来;三是于开宝四年(971)“敕高品张从信往益州(今成都)雕大藏经版”[3],开启由官方刻经的先河。太宗时则认为“浮图氏之教,有裨政治”[4],因此延续太祖做法,继续尊崇佛教:太平兴国元年(976)“诏普度天下童子,凡十七万人”[5],之后除特殊时期随时度僧外,更逐渐把度僧规范化;五年(980)设译经院,专门进行佛教的翻译工作;继续刊印大藏经,于太平兴国八年(983)终于完成了《大藏经》的雕刻,成为我国佛教史上第一部官刻的佛教经论总集。真宗朝同样重视发展佛教,“继太宗之遗业,盛译经典,大开梵学,五天竺之沙门竞集于京城,弘阐之盛,古所未有……帝一年度僧,至达二十三万之多”[6]。以上种种说明,北宋初期,由于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佛事活动大兴,佛教空前繁荣。本文仅以定州为例,从现存佛教遗址、遗迹、出土文物和文献资料来看北宋初期佛教的盛行。
一、现存北宋初期佛教建筑及遗存
定州市现存北宋初期佛教建筑及遗存,有建于真宗咸平四年(1001)的开元寺塔,建于太平兴国二年(977)的静志寺塔塔基地宫和至道元年(995)的净众院塔塔基地宫,分别属于第一、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1.开元寺塔
开元寺塔位于定州城内仓门口街。为八角形楼阁式塔,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11级,高83.7米,由下至上按比例逐层收缩。塔的外部每层用砖层层叠涩挑出短檐,檐下悬挂风铃。塔身内部结构为外塔体环抱内塔体,中间以回廊相连,上下踏道由内塔体穿心而上。塔刹高8.56米,由砖雕莲花瓣底座、束腰仰覆莲纹铁钵、两个铜制宝珠和一个铜制宝顶组成。按现保存于塔内二层的《佛说金刚寿命修塔陀罗尼经碑》记:“时大宋咸平四年岁次辛丑七月庚午朔十八日丁亥丙时建”,塔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
开元寺塔为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亦是同时期同结构建筑物中最高的建筑,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赞誉它是“中华第一塔”(图一)。古塔雄伟壮观,大气磅礴,极具北方雄浑的气魄,由此也间接反映出与之辉映的开元寺是具有相当规模的。
现有文献资料中开元寺的始创年代、历史沿革等相关内容阙如,但可以肯定的是,早至唐代,开元寺已是当地的重要寺院,并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得到皇家赐额。清道光《直隶定州志》中的《城中街市等全图》(图二)[7]中,开元寺塔(料敌塔)南部标有“开元寺”名称,但并无建筑。现除开元寺塔外,其它地面建筑均无存。199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曾勘测到宋代开元寺大殿遗址的夯土范围:“北距塔平台南墙基66.5米处,以现有塔前甬路为中心,东西长67米,南北宽33米。据推测,应为面阔7间、进深5间的雄伟建筑,即定州开元寺大殿。大殿为歇山顶,周围有出廊和月台……根据开元寺塔和开元寺前地下夯土范围来看,大殿前后的左右应有配殿或僧房存在。”[8]另据现存的塔内碑刻“开元寺上生院演法大师门人……”和“当寺上生阁、百法院助缘首僧道莹……”[9]来看,北宋初期的开元寺应具有相当规模,除本体建筑外,还另建有上生院、上生阁、百法院等分院。
2.静志寺塔基地宫
静志寺塔基地宫位于定州贡院院内,1969年定州电力公司施工时被意外发现。地宫呈不规则方形,东壁长2.2米,西壁长2.1米,北壁长2.17米,南壁开砖砌拱形券门,墙壁高1.1米。券门距东壁0.81米,距西壁0.76米。四壁均有佛教人物壁画,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展现了极高的绘画水平。共出土文物达600余件,年代最早可至北魏年间[10]。其中有刻铭的几件文物为我们还原静志寺的历史提供了线索:
(1)隋大业二年(606)鎏金铜函上所刻铭文:“大隋仁寿三年五月廿九日,静志寺与四部众修理废塔,掘得石函……函铭云大代兴安二年(453)十一月五日即建大塔”,说明静志寺塔早在北魏时就已存在,隋仁寿三年(603)进行了重修。
(2)唐大中十一年(857)錾花刻字银塔上所刻铭文:“静志寺会昌六年毁废,佛像俱焚,宝塔全除,至大中二年再置,兴功修建……”,记载了静志寺曾在唐会昌六年(846)毁于武宗灭佛,大中二年(848)进行了重建。
(3)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的石志则记载了静志寺的再次被毁和重建:“静志寺真身舍利塔元自唐末起于兹寺。暨北虏犯华,中原贩荡,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