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三江省满洲移民地缘因素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伪三江省满洲移民地缘因素分析

伪三江省“满洲移民”的地缘因素分析   [摘 要]伪三江省由于地处北满,广袤的平原尚未开垦,且毗邻苏俄,受其影响较深;同时也是东北抗联活动的主要驻地,因此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解决日本国内过量的劳动力问题,更是为了防范苏联和抗日联军,日伪加强实施伪三江省的“满洲移民”。   [关键字]伪三江省;“满洲移民”;抗联   为了加强统治,1934年12月,伪满政府把原黑龙江省的东北部地区设置了伪三江省。设置之初的管辖范围,包括原黑龙江省的通河、凤山、汤原、萝北、绥滨5县与原吉林省的方正、依兰、桦川、富锦、勃利、宝清、饶河、同江、抚远9县,共14县。伪三江省从成立之初,就打上了“满洲移民”的烙印,之所以选择伪三江省作为“满洲移民”的重点,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缘因素所造成的。   一、伪三江省自然资源相对适宜日本“满洲移民”   (一)伪三江省蕴含有丰富腐殖质土壤的黑土   该地区土质肥沃且分布广泛,适宜于各种生物的繁衍生息,尤其适于优质水稻和高油大豆的生长,这对于以水稻为生的日本大和民族来说是农业移植首选之地。实际上在早年日本农业部已i经就动手在我国北满地区多次试验移植高寒水稻品种。而这些优质的高寒水稻品种也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他们选择的是气候和纬度相近的北海道水稻品种,经过数次试验、改良,为大举垦殖广阔的伪三江省做技术上的准备。   (二)伪三江省河流密布,水分滋养充足   日本帝国主义选择在这里移民,还因为这里的河流交织、江流宽稳、江河密布。如“黑龙江岸有浓江、霍伦克河、黑鱼泡河、沃泥河、秦得利川、二吉力河、大小河川北流等。”[1]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广袤的三江平原,使之适合发展多种经济。如“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中游,气候介于针叶林型与季风型之间,植物也表现出过渡性质。河谷中为润湿的青草地,山侧与平地为林地,多杉、松和橡、榆之混合,桃、杏多野生。本区森林因接近太平洋岸,腹有河流运输之便,特别有开发的价值。”[2]这一切可以为日本“满洲移民”带来一定的生活保障,同时也可以为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发动大东亚战争提供经济基础和后方供给。   (三)伪三江省未开垦的可耕地面积广大   该地区处于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下游所冲刷而成的三江平原,其“位于黑龙江省最东部,地貌类型以低阶地与河漫滩为主,海拔大部分为50—60米。最低仅34米,地面坡降一般在1:5000到1:10000……由于三江平原面积广大,达4﹒56万平方公里,并且气候、土壤条件较好,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3]平原地区适宜大规模的农业垦殖和近代化的农机作业。   伪三江省拥有大量的可耕地使日本帝国主义十分垂涎。日俄战争后签订的《朴茨茅斯条约》,日本虽然控制了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相对集中地南满地区,但是农业发展的前景也受到了可耕地数量少的制约。当时日本国内的状况就是人口的密集与土地相对狭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伪三江省所处的北满地区,人口相对稀少,可耕地面积广大且几乎大多数为未垦地,大量的未垦地吸引着日本帝国主义的目光。据有关资料统计:1930年,北满地区的人口只有443万(包括东省特别区)。[4]黑龙江耕地面积32970平方公里,吉林25800平方公里。在这些可耕地面积中,黑龙江有21210平方公里未垦地,而吉林有11400平方公里未垦地[5]。   因此,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转嫁国内日益尖锐的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自然把贪婪的目光投向了伪三江省广袤而丰厚的处女地。   二、伪三江省毗邻苏俄促使日本“满洲移民”   日俄战争使北方巨熊沙俄“意外”败给了蕞尔东洋之小国日本,战争的屈辱令沙俄复仇之声叫嚣于朝野上下,高呼着“日俄两国间的战争未必以满洲一战而结束”。针对这种形势,日本时刻加强警惕和防范,首当其冲就是要加强北满日本人口的数量,改变民族的构成比例,大幅度提高日本人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伪三江省地处北满,与苏俄相毗邻,且有漫长的国境线。选择该地区作为“满洲移民”的重点,其防御苏俄的目的十分明显。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对“满洲”政策做了调整,“满洲政策的中心重点是移民,而移民的重要性在于军事上和国防上的需要。”[6]他们要把伪三江省造成一个“东方马其诺防线”,就是针对苏俄而建的。而防御苏俄的关键不是在于驻扎多少关东军,而是在于向北满地区移民,即 “永久的胜利取决于人口的增减”[7]。当时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也指出:为了“保护国防第一线的永久安全”,必须尽速“安排相当数量的大和民族定居于满洲,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实施10年50万农业移民的入殖”[8]。在此背景下,“满洲移民”几乎全部移入军用铁路沿线一带,特别重点移入地区是中国东北与苏俄的“国境线”。可见,日本“满洲移民”是打着“开发东北”的幌子,实际上是“国防移民”。   三、伪三江省踊跃的抗联活动迫使日本“满洲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