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短歌行为例浅谈曹操对四言诗继承和创新
以《短歌行》为例浅谈曹操对四言诗的继承和创新
摘 要:建安文学史是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时期,曹操作为建安文学的开拓者,是“建安风骨”的典型体现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操的诗现存二十余首,全用乐府旧题,诗歌体裁以四言为主且成就最高。《短歌行》这首诗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建安时期曹操四言诗诗歌风格的作品之一。本文以这些名篇为例谈谈曹操对四言诗的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曹操 《短歌行》 四言诗 继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9-0032-02
建安文学史是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时期,曹操作为建安文学的开拓者,是“建安风骨”的典型体现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操的诗现存二十余首,全用乐府旧题,诗歌体裁以四言为主且成就最高。曹操富于革新精神,在四言诗逐渐衰微的时候,他能推陈出新,突破《诗经》束缚,采用民歌乐府形式,继承“国风”、“小雅”的抒情传统,以“慷慨”、“悲凉”之音,开拓了四言诗的新境界,标志着四言诗的复兴,使四言诗在建安文坛上重放光彩,也直接影响了后来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
他的四言诗内容丰富,既有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叹,又有建功立业、实现理想的抱负,还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对人才的执著追求等等。这是曹操创作的诗史奇迹,沈德潜评价“曹公四言,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既有汉乐府的精神所在,又能在叙事中饱含深情,抒发自己的情怀,从而达到事理结合、情景交融的境地,并逐步形成一种悲凉慷慨的诗歌风格,这也是曹操的诗歌之所以能在《诗经》之后独树一帜的原因。
《短歌行》这首诗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建安时期曹操四言诗诗歌风格的作品之一。全诗的主旋律是招贤纳士,诗歌中反复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情感和愿望。诗人用诗的形式将自己对贤才迫切追求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诗中包含厚重的情感内容,这样既能牵引当时贤能之士的心,又使得此诗能流传后世,成为不朽的篇目.整首诗的基调是积极的,是充满奋发进取精神的,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混乱的现实中建功立业的艰难及其坚定的信心。本文以这此名篇为例谈谈曹操对四言诗的继承和创新。
1 曹操对四言诗的继承
1.1在句式上:《诗经》多数是四言句,可算是四言句的滥觞
在《诗经》中,不论多少章、多少句,从头到尾,全是四字一句,那是最标准的四言诗。曹操诗歌在形式上仍保留着《诗经》中二句一行、四句一节的章法。他的四言诗还借用了《诗经》中的成句,化句为用的特色。如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萍”,被曹操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短歌行》中,不但显示了诗歌的雅正,而显得和谐不露痕迹,可谓点铁成金。
1.2思想内容:曹操四言诗继承了《诗经》的诗意内容
如《诗经》中是一首情感炽烈的爱情诗。全诗以“青青子衿”引发,借助于一个妙龄女子之口,表达思念的柔情。在《短歌行》中曹操就以痴情女子自比,他对贤才的渴望就像这位女子渴望见到他的情人那样急切,那样情意绵绵。又如《短歌行》中用《颂》之诗意来赞扬周文王和晋文公,表达作者想要效仿他们的思想。虽然有诚意去接纳贤才,但至今未得,曹操不由得发出了“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叹息声,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向贤才们再次发出邀请,“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进一步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最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才真正点明了诗的主题,对那些前来辅佐他实现统一大业的贤士,他将像周公一样热诚地接待他们。可见曹操对贤才的渴求,他敢多次大胆起用那些犯过大错和来自敌对方的文臣武将,并坚信不疑,唯才是用,确实是这样,要成就大业就离不开贤才的辅佐,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
1.3艺术形式:曹操四言诗借鉴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短歌行》中亦大量使用比兴手法。本诗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使用比兴手法相当成功。如“明明如月,何时可辍”,说自己忧虑贤才不至的思想就如那永远不会停止运行的月亮一样;再如“月明星稀”四句,比喻还有贤才无所依托,表达自己应广纳贤才的心意;又如“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招纳贤才,多多益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之句中,我们看不出人才与食苹之鹿之间非常明确的相似性,其比的作用突出得不明显,主要是先言他物――小鹿,以引起下文所咏的内容――嘉宾,这句是比兴的一个例子。以上每句都起兴恰当,比喻贴切,使诗人思贤若渴的心情的表达更加曲折婉转,更有艺术感染力。
2 曹操对四言诗的创新
2.1章法上的创新
曹操四言诗虽然仍未抛弃朴实自然的传统,但是已经明显具有了文人创作的特点,虽然提取的日常生活中的朴素语言,但使用起来却相当老练,并且很少借助语气词、虚字或叠字来抒发感情。以结构独立而句意连贯的散句来构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