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床特征及勘探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镍矿的需求量一直保持着高位增长趋势。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红土镍矿,通过找矿工作以及前人对红土镍找矿工作的总结,指出红土镍矿床特征及勘探方法。红土镍矿为地表风化壳型矿床,受地形控制明显,为超基性岩在热带及亚热带常年高温,多雨地区经风化,淋滤,沉积富集而成。而由于受印尼矿业政策,气候条件,技术设备等影响,实现高效快速,低成本确定矿化区,有效勘探的勘探方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红土型镍矿床;超基性岩;勘探方法;印度尼西亚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进口镍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全球探明的镍储量中,硫化镍约占三分之一,红土镍矿约占三分之二。这种由超基性母岩风化,淋滤,沉积富集而成的红土镍矿,一般分布在赤道线两侧,即以赤道为中心纬度30°以内的热带国家。矿床分布相对集中,如印尼尼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澳大利亚,古巴,巴西等。
印度尼西亚为中国主要红土镍矿进口国,其镍资源主要为基性,超基性岩体风化壳中的红土镍矿,主要分布在苏拉威西岛东部,延伸到哈马赫拉,奥比岛,瓦伊格奥群岛以及伊利安查亚的塔纳梅拉地区。
2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环境
2.1超基性母岩体
富镁超基性岩是红土镍矿矿床形成发育的物源基础,其主要来源于地壳下深部的软流圈,以铁镁为主。矿区主要出露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经过中等程度的蛇纹石化,这类岩石类型利于红土镍矿床发育。镍在超基性岩内以类质同象的形式代替镁,因此,富含铁、镍的超基性岩体是寻找红土镍矿的必要条件。
2.2 气候因素
印度尼西亚镍矿带位于赤道附近,年平均气温30°以上,属岛屿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且滨海地区降雨富含盐分,促使超基性岩类风化,淋滤,沉积而富集成矿。且雨季,旱季明显,出现干湿气候交替,有利于红土剖面淋滤流体中溶解组分达到饱和。
2.3 构造条件
构造发育为镍元素活化-淋滤-沉积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空间场所。强烈的断裂和剪切构造作用,使得岩石破碎,极大的提高超基性母岩体的渗透程度,也构成了镍元素活化迁移的通道。在矿化剖面上硅酸镍矿石常沿断裂带形成楔子状和囊状矿体。
2.4 地形地貌
红土镍矿体受地形地貌条件控制,一般集中在20-300米范围内,有利的地形条件,如高差变化不大的山丘货地形坡度较平缓的缓坡地段,则有利于镍矿床的形成,发育和保存。
3 红土镍矿床特征
根据在工作区施工中所揭露的红土镍矿体特征,自地表往下主要分三带:红土带-腐岩层-基岩。如图(1)
图(1)印尼某镍矿体剖面图
3.1 红土带
红土带上面为紫色铁帽层:上部由紫红色,褐红色粘土,局部夹杂褐铁矿团块和结核。呈窝状、块状、皮壳状,主要矿物有针铁矿、赤铁矿、少量次生石英和高岭土等,化学成分以Fe2O3含量较高为特征,厚0-5米,部分矿区该段缺失或不发育,该层与下部的粘土层呈渐变过渡。见图(2)
3.2 腐岩带
腐岩为含矿层带,是超基性母岩在风化,淋滤过程中化学成分未发生充分改变的风化物质,扔保留原岩的结构特征。多为红黄色、黄色、浅黄绿色,一般呈土状、碎块状、块状。
上部黄色粘土层:由红色和黄色疏松粘土组成,成性脆。间夹团块状蛇纹石化橄榄石和网格状次生石英碎块,沿裂隙或节理多见黑褐色铁锰质西脉及绿色镍硅化物,局部加大块弱风化或未风化的橄榄石团块。该层是由橄榄石经过长期的强烈风化残留形成的,主要矿物有蛇纹石、橄榄石、少量褐铁矿和针铁矿等,岩石风化程度较高,松散易碎,厚度一般1-10米。该层与上层的红土层及下伏的硅镁镍层之前的界线呈渐变过程。
中部灰绿色镍矿层:该层为矿体主要产出部位。由黄绿色风化土状、碎块状,块状蛇纹岩化橄榄岩组成。风化程度较高以土为主,间夹团块状、半风化橄榄岩。扔保留原岩的原始结构和矿物晶体结构为显著特征,由上至下岩石的硬度逐渐增加,由土状逐渐变成碎块状、块状,沿裂隙或节理多见网格状次生石英细脉及翠绿色镍硅化物和褐黑色锰土和铁质薄膜,一般厚1-5米。
下部块状腐岩层:为浅黄色、浅灰色块状半风化橄榄岩,多夹黄绿色风化橄榄岩,由上而下逐渐变成碎块状、块状、大块状逐渐变化,岩石的硬度逐渐增加。岩石沿节理有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底部多夹硅酸镍细脉和网格状石英细脉货碎块,一般厚度2-5米。
图2红土型镍矿床剖面图和镍含量变化
1.残余红土盖层;2.含镍褐铁矿化粘土层;2.含镍半风化土;
4.蛇纹石化橄榄岩;5.纯橄榄岩
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