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护性耕作对大豆出苗率和苗期生长影响
保护性耕作对大豆出苗率和苗期生长的影响
摘要:设传统耕作、浅松覆盖、深松覆盖、玉米原垄留茬全覆盖、玉米原垄留茬覆盖5种处理方式,探讨保护性耕作对大豆出苗率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先后排序依次是浅松覆盖、留茬覆盖、深松覆盖、传统耕作、留茬全覆盖。除了留茬全覆盖以外,其他处理大豆出苗率均能达到要求;大豆苗期生长情况由好到差依次是传统耕作、浅松覆盖、深松覆盖、留茬覆盖、留茬全覆盖。
关键词:覆盖;大豆;出苗率;土壤含水率
中图分类号: S565.1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088-03
覆盖免耕耕作具有保土、培肥、节水、增产等作用,可创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1]。大豆是我国五大粮食作物之一,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北地区大豆以品质优良著称。研究适合东北地区大豆的保护性覆盖耕作方式尤为重要。大豆出苗率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不同土壤深度含水率、地温、土壤化学性质是直接影响大豆出苗率和苗期大豆长势的重要因素。本试验探讨保护性耕作对大豆出苗率、苗期生长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大豆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该试验基地41°44′N,123°27′E,海拔44.7 m,该地区农业生产水源以天然降水为主,试验区的土壤以草甸为主。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大豆品种为开创14。2012年秋季玉米收割后开始试验,2013年春天播种大豆。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浅松覆盖、深松覆盖、玉米原垄留茬覆盖、玉米原垄留茬全覆盖、传统耕作(表1)。每个试验小区面积为6 m×3 m,行距为05 m,株距为0.35 m,设3次重复。
1.3 测定指标
土壤密度:先将剖面削齐铲平,用带有环套的环刀垂直压入逐层土内,按土层、环刀编号记录下来。将环刀内土壤全部移入铝盒内,在烘箱内烘干,称其质量。土壤密度计算公式:r=m/V。
式中:r为土壤密度,g/cm3;m为环刀内干土质量,g;V是环刀体积,cm3。
采用时域反射仪(TDR)测定土壤含水率,共分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 cm 8个层次。每5 d测定1次含水率,雨后4 h加测1次。用曲管地温计测量5、10、15、20、25 cm处的地温,大豆出苗至苗期结束期间每天08:00―18:00每2 h测定1次地温。出苗率:从大豆出苗开始每天观测1次,直到大豆苗期结束不再有新苗长出。取整个植株,洗净根部,用滤纸吸干根部的水分,称取整个植株的质量,用剪刀分离根、茎、叶,分别称取根、茎、叶质量。把分离后的植株放入烘箱中105℃下烘干,烘干后称量整体的质量及根、茎、叶质量。用钢尺量测株高、茎粗。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速效氮含量,采用0.05 mol/L HCl-0025 mol/L 1/2H2SO4 浸提法测定速效磷含量,采用1 mol/L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速效钾含量。采用化学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酸性介质中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覆盖耕作对苗期土壤密度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免耕导致土壤密度增加[2]。黄细喜发现,土壤本身对土壤密度具有自调功能[3]。土壤密度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它影响土壤的孔隙度以及土壤的穿透阻力,进而影响土壤水肥气热条件以及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穿插。土壤过松导致根土不易密接,水分不易保存,水气不能协调,影响养分保存;土壤过紧导致通透性差,影响出苗、根系下扎[4]。地面以下5 cm土壤深度处的土壤密度见表2。
由表2可知,土壤密度YQCTYCSSQS,原因是玉米秸秆拌入土壤后增大了土壤孔隙率。YQCT说明地表覆盖使地表土壤更加密实,CTYC说明留茬起到气孔通道的作用,导致土壤孔隙率增大。
2.2 秸秆覆盖耕作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土壤含水量受土壤蒸发、植物蒸腾、降雨入渗、地表径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免耕覆盖秸秆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入渗量,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水分储存,抑制蒸发[5]。研究表明,表层土壤的孔隙结构对降雨入渗起决定性作用,保护性耕作有延缓径流、增加降雨入渗的作用,秸秆覆盖率越高,径流开始的时间及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的时间越迟,且稳定入渗率越高。研究表明,免耕覆盖秸秆比传统翻耕减少径流量52.5%,减少土壤流失量80.2%[6]。由图1可见,不同耕作措施对0~40 cm土壤含水率影响较为明显,0~1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由高到低依次为YQQSSSYCCT,覆盖处理使这层土壤的含水率明显提高。20~4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内蒙古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聘10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金属粉末冶金材料.PPT VIP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随堂练习一课一练 .pdf VIP
- 《电工基本技能》教案项目五任务二 开关类低压电器的拆装.docx VIP
-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建筑工程).xls VIP
- 连翘的育苗技术.pptx
- 第16课《诫子书》(教师版).docx VIP
- 跨部门合作流程与沟通模板.doc VIP
- SANKEN三肯变频器samco-ns TEXC-NS-002(小容量)使用手册调试说明书.pdf
- 《电工基本技能》教案项目五任务三 接触器的拆装.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