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国传播本土化及其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佛教在中国传播本土化及其意义

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本土化及其意义   【摘要】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在中国的发展,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不仅仅被本土化,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回顾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纵观古今中外各种宗教的发展壮大,对于佛教能在中国取得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通过梳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原因、特点以及在中国传播本土化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说明传播对于佛教的中国化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佛教;传播;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176-02   回顾佛教在中国生根发展的历史,纵观古今中外各种宗教的发展壮大,对于佛教能在中国取得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通过梳理佛教在中国古代传播的过程、原因、特点以及在现代中国佛教传播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说明传播对于中国佛教的作用和意义。   一、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传播   (一)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   1.“天时”因素   两汉之交乃至魏晋南北朝之际,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土壤,其本身所倡导的前世、现实、来世的轮回观、人生观、因果观等从很大程度上慰藉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众。梁启超论道:“季汉之乱,民疾己甚,喘息未定,继以五胡。百年之中,九宇鼎沸,有史以来,人类惨遇,未有过于彼时者也。一般小民,汲汲顾影,旦不保夕,呼天呼父母,一无足怙恃。闻有佛如来能救苦难,谁不愿托以白庇。其稔恶之帝王将相,处于翻云覆雨之局,亦未尝不白怵祸害。佛徒悚以果,白易动听,故信从亦渐众。”   中国封建社会的大一统开始于秦汉时期,佛教在公元前2年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善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不完全稳固的阶段。这给佛教的传播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文化环境。两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处于形成的早期,文化模式、文化形态和文化思维尚未定型,这让佛教得以参与了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建构。“儒释道”二者合流便是最好的证明,至今“儒释道”仍是主流文化中知识分子不同人生阶段的指导和写照。   2.“地利”因素   中印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紧紧相靠,印度佛教在对外传播的路径上主要分为两条:南传和北传。其中北传佛教路线又分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汉传佛教是我们主要讨论的对象。   地理上的便利,对于宗教的传播特别重要,在当时交通工具落后的情况下,依靠两国位置的毗邻,输送大量的僧侣刭中国传播佛教。同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以及本土僧人也可以较为方便地到达佛教发源地取经并翻译成文,翻译消除了语言的障碍,更重要的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去理解经义。佛经佛典的大量传入是佛教能够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迅速、持久的传播的重要原因。   3“人和”因素   在两汉时期的中国社会,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一种表象。儒家文化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它积极倡导“仁”和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发源于百家争鸣时代的儒家本身就已经积极吸收了其它各家的精华,这就决定了儒家文化并不排斥外来文化。从儒家后来兴起的“理学”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佛教的思维模式和理念。   除了儒家文化具有包容性之外,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胸怀,也是佛教顺利进入中国的“人和”因素之一。当然,此种海纳百川的机缘也是由于佛教义理与中国原有的传统文化有类似、相近、相通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一种平等的思想和人性本善的预设。“人和”因素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佛教的处世观。佛教的处世观讲究追求养性和修行,强调出世。正因为如此,出世的处世观使佛教不易与传入地的世俗统治者产生矛盾,这也是封建世俗统治者利用并支持佛教的原因之一。   (二)佛教在现代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   1.信仰危机与佛教现代传播   佛教之所以能够在现代中国社会中得到保存和发展,其外在原因主要表现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外界交流越来越频繁,社会充斥着各种物质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物欲横流的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信仰真空现象,法律和道德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此情况下,佛教适时地为人民提供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归宿,吸引了大批的信众。   2.积极协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在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大量地掠夺各种宝贵的自然资源,造成自然环境极度恶化,生态平衡严重破坏,大气污染快速加剧。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近年来不断地威胁着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佛教认为,生命是宇宙最高的创造,宇宙中一切生命都是生而平等的,《金刚经》里写到:“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人无余涅粲而灭度之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