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例谈儿歌教育培养功能
例谈儿歌的教育培养功能
内容提要:本文以《彭阳歌谣》所收录的28首儿歌作为研究文本,联系当地社会风俗,系统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地区流传儿歌的教育培养功能,具体涉及科学知识教育、生活常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及美感的培养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彭阳歌谣》 儿歌 教育培养功能 生活常识
儿歌,古称“童谣”,又称小儿语、儿语、孺子歌,指适合于儿童歌唱并在儿童中间流传的短歌。周作人在《儿歌之研究》一文的开头讲到:“儿歌者,儿童歌讴之词,古言童谣。”《民间文学概论》一书将民间儿歌定义为:“民间儿歌是劳动人民及其子弟在符合儿童理解能力、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前提下,以简洁生动的韵语所创作并长期流传于儿童中间的一种口头短歌。”千百年来,儿歌通过口耳相传、代代传唱的方式,承担着对儿童进行教育培养的重任。
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历史悠久,远在秦朝,此地就曾设朝那县。彭阳县歌谣种类齐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的儿歌更是以其清新的内容、流畅的语言和活泼的形式而独树一帜。《彭阳歌谣》是由彭阳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于1987年搜集整理而成的,搜集记录了许多在彭阳县境内广为流传的歌谣,其中包括儿歌28首。通过阅读这些儿歌,不难发现,这些儿歌都带有很强的教育培养功能。
一.科学知识教育
儿歌往往以十分生动有趣的语言,表现种种科学知识,让儿童在反复念唱当中,在有意无意之间,逐渐掌握各种科学知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教儿童数字的数数歌。《彭阳歌谣》中的《十秃子》就是一个典型的数数歌。
大秃子害病二秃子慌,三秃子担水熬米汤,四秃子买板请木匠,五秃子打坟叫阴阳,六秃子拧绳挂灵堂,七秃子抬,八秃子埋,九秃子哭得呆来来,十秃子说:“慢慢来,慢慢来,我还等着脱他一双鞋。”这首儿歌将十个数字安排在一个具体的场景当中,十分适合儿童的口味,他们在念唱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一到十这几个数字,用这种方法比在课堂上进行枯燥无味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这也是现代逐渐将儿歌渗透到学校教育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生活常识教育
懵懂小儿犹如一张白纸,儿歌作为他们最早的教科书,更多地起着传授生活常识的作用。如《表青菜》:
正月里菠菜遍地青,二月里闪上了羊角葱,三月里韭菜街上买,四月里蒜苔拿秤称,五月里老了莴苣菜,六月里荸荠泥里生,七月里卖的白莲藕,八月里茭白才长成,九月里萝卜上了市,十月里芫荽并蔓菁,十一月白菜天雪盖,腊月里豆芽儿白生生。……打的豆腐流白水,吓得乔粉战兢兢,打得山药钻了地,把藕打下个中窟窿。打得葫芦上了架,吓得个辣子通身红,吓得个香椿上了树,吓得个茄子乌身青。
这首儿歌不仅说明了各种蔬菜大致的上市时间,而且使用拟人的手法展示了各种蔬菜的特征以及各种特征的神奇来历,这不仅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而且能够使儿童在轻松活泼的环境当中掌握这些常识。
三.民俗知识教育。
儿歌往往还体现着地方的民俗风情,内容涉及多个方面。
在饮食民俗方面,彭阳地处山区,农作物以小麦为主,所以在人们的饮食当中,十分注重面食,尤其是手工长面的制作,做长面的手艺往往是考察一个女子才德的重要方面,这一点在很多儿歌中都有体现,如《种红花》:
彩花楼上一盆水,洗白手,调白面,擀的好象纸纸薄,切的好像线线细,下到锅里莲花瓣。
还有《勤大嫂和懒大嫂》:
井里矫上清凉水,瓮里挖上雪白面,擀的饭儿一张纸,切的面儿一根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赛牡丹。
在服饰民俗方面,《姐夫来了吃啥去》中有“毛勾勾鞋,扎大花,骑着毛驴脚??上”一句,其中“毛勾勾鞋”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所穿的千层底布鞋。
在人生仪礼方面,如表现婚礼习俗的《娶媳妇》描述了婚礼的全过程:
对对对,行行行,咱们收拾快娶人。媒人听了一高兴,半夜三更去通信。黑毛驴,木脚镫,头上拴了一匹红,脖上挂了一串铃。忽听鞭炮响叮咚,知道到了婆家门,下了马,拜四方,前呼后拥进新房。
而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十秃子》,除了数字教育功能之外,还展示了彭阳当地的丧葬习俗,包括请木匠、请阴阳、挂灵堂等各种风俗。
儿童生活在这样特定的民俗环境中,从小又受到这些儿歌的教育,即使他们年纪尚幼,不一定能经历或者理解这些风俗,但是在他们的意识当中,很早就有了这方面思想的灌输,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在遇到这些习俗的时候就不会感到陌生。可以这样说,正因为有了这些儿歌的熏陶,儿童才成为了真正的民俗承载者和传承者,民俗才能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四.思想道德教育
儿歌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在教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灌输给孩子,寓教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