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古诗词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docVIP

借力古诗词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借力古诗词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

借力古诗词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习作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A-   0049-02   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既要求学生背诵课内的古诗文,还要求背诵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诗词篇章。学生在背诵千古流芳的诗篇佳作时,诗词中美的情愫就会像春雨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陶冶心智、滋养灵魂。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有效运用于习作中。那么,教师应如何借力于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以下,笔者将古诗词和习作教学有效整合进行一系列实践探索。   一、运用古诗词名句,为丰富习作表达提供有利条件   诗词源于生活,教师首先训练学生用学过的古诗文概括一段文字,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并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古诗应用题”的专项训练,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如(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3)同学的心思不在学习上,我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观察、体验用古诗文来表述,例如:观赏瀑布时吟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路途遇雨吟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看到柳树时来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感恩父母引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久而久之,学生看到某种情景、描绘某个画面时,自然而然想起古诗文中的句子,避免了??嗦、繁琐地叙述,使习作表达更加简洁、明了。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恰当巧妙地引用古诗名句点缀文间,能使习作文气盎然,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强习作的可读性。如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如文学家谢冰莹的《小桥流水人家》引用了词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小桥流水人家”,文章题目显示出家乡的美好可爱,富有诗情画意。有一名学生的习作《虚心万事能成》引用了陈寿的名句作为题目,揭示了文章的题旨,贴切凝练。另外,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让读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如一名学生写《二十年后回故乡》时在习作开篇这样写道“‘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离开家乡二十年了,我和几位同学相约回故乡看一看亲朋好友。”这样开篇简洁明了,引用了诗人张九龄《西江夜行》中的名句,流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样写作使文章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避免了“开门见山”式的枯燥叙述。最后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升华了文章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回味无穷。古诗名句除了在上述叙述之处引用,还可以出现在行文之中,但学生对诗词的引用不可随处乱用、滥用,而要准确理解诗文名句的含义,使之与习作风格、语境相协调,才能增强表达效果,为文章增添文采。   二、借鉴诗词写法,为学生自主写作创设广阔空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古诗词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是因为古诗词感情丰富、语言凝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还因为诗词在材料的选择、写作方法和技巧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古诗词从内容上划分有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划分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夸张写实等。比如《诗经?采薇(节选)》这首诗的结构和语言非常有特色,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这首诗首先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即借助“杨柳”和“雨雪”这两种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其次是精准的用词。“依依”写出了不舍之情;“霏霏”写出凯旋的战士回归故里的凄惨。这四句诗的语言对仗工整(运用三组反义词)、运用了柳树的意象,凄恻感人,意境优美。教师在引导学生习作时,要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只有别具一格才有吸引力。学生学习古诗词时要仔细揣摩古诗词名句的写作规律和技巧,学习掌握多样化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才能在习作时把古诗词的显著形象,即写作的手法带入自己的习作中,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见一斑。如学习了《诗经?采薇(节选)》这首诗后,笔者的儿子写了一篇《乐在此行》的习作,并发表于《闽北日报》。习作第一自然段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写法,片段如下:“一到村口,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长石桥,古朴而典雅,横跨在潺潺的溪水上。溪的两旁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