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传统乐器制作现状与思考
关于传统乐器制作现状与思考
摘要:本文对新乐市义合庄村的制鼓技艺及制作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考察与研究,意在呼吁音乐学界能够重视传统乐器制作,并对传统乐器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义合庄;制鼓;现状与思考;传统乐器制作
鼓是既古老又鲜活的乐器艺术品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在祈福的庙会还是庆丰的欢歌活动中,都会出现鼓的身影。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更是习惯了用鼓来抒发内心的情感。鼓早已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更能从“大张旗鼓”“欢欣鼓舞”“紧锣密鼓”“偃旗息鼓”等成语中看出鼓的影响力。
鼓在制作中非常讲究传统手工技艺,其制作工艺精妙而娴熟,事关民众尚鼓之乐风的基础性建设,正所谓“好马配好鞍”,因此,探究鼓的制作工艺及制鼓行业的发展现状,亦是民族音乐学研究之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制鼓这一传统“手艺”,笔者走访了河北省新乐市义合庄村,对该村制鼓业的现状及其技艺传承与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实地考察。
一、义合庄鼓坊综述
石家庄是河北省重要的鼓乐之乡,民间盛行着正定常山战鼓、赵县背灯挎鼓、藁城金钹战鼓、高邑扇鼓、辛集大鼓等多种鼓乐艺术。所有这些鼓乐的繁盛,都离不开鼓器制作业提供的乐器支持。
义合庄拥有“制鼓之乡”的美名,在石家庄一带颇有名望。多年以来,他们制作了各种类型的鼓乐器,从数厘米的手鼓到2米宽的大鼓,从挎鼓、堂鼓、同鼓、腰鼓、战鼓、扁鼓、书鼓到大鼓……种类繁多,极大地满足了当地民众的敬神、祈福、欢庆、娱乐等多种文化需求。在生产制作鼓乐器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制鼓经验。同时还培养了一批制鼓匠人和师傅。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制鼓匠人,逐渐了解并掌握了该村制鼓业的一些发展过程、特有内容与现状。
新乐市义合庄村位于市西四公里,木刀沟北侧,明代即已有之。耕地有2307亩,人口1468人,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此外,该村自古传统手工匠人――木工也比较多。为了谋生,除了制作一般的木工活,当地的木工早在百余年前就从外地学会了制鼓手艺。由于石家庄地区的鼓乐文化相对发达,从而促进了该村制鼓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村里大部分制鼓坊因转行或制作方法的失传而逐渐消失。该村现有三家家庭式(以家庭为单位,所聘请之人基本都是自己家的亲人)制鼓坊,他们分别是:刘丰申、刘建平和张庆辉三位师傅。
今年81岁的刘丰申师傅祖籍邢台威县从容村,十几岁便开始制鼓,据老人回忆,从其爷爷开始到他这一代已是刘家的第三代制鼓人;53岁的刘建平师傅祖籍也是邢台威县从容村人,十几岁开始跟随父亲制鼓,从其曾祖父开始到他这一代已是刘家的第四代制鼓人;43岁的张庆辉师傅祖籍山西洪洞县,十几岁开始跟随父亲制鼓。张家有着悠久的制鼓历史,截止到张师傅这代已传承了六七代。
据三位师傅回忆,解放前,该村的鼓乐器制作还属于纯手工技艺,制鼓师傅都会走街串巷招揽生意。受当时生产条件的制约,制鼓从选材到完成需花费近半月的时间。之后便背着鼓到庙会或集市上贩卖。由于当时民众生活水平不高,并无太多积蓄,因此往往需要根据鼓的体积大小用粮食来换购。(如:若需要一个直径为50公分的鼓,卖家会把鼓放到地上,买家将粮食倒入鼓腔,待鼓腔被粮食填满,买家即可将鼓拿走。1949年以后,这种换购的形式逐渐被现金所取代)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城、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机械化程度的迅速发展,鼓坊也由以前的纯手工技艺变成了现在的半机械化,生产速度有了很大提高;随着通信技术的日益发达及交通的日趋便利,制鼓师傅基本不再亲自出门揽活,多是通过电话接收订单,这不但大大缩短了交易时间,更将旧时的粮食换购变成了现金交易。
二、义合庄三家鼓坊现状
1.制鼓流程
现将制鼓中的一些基本流程陈述如下(应被访人的要求,制鼓中的一些保密信息,笔者在此将一语带过):
首先是选择木材。当地人多选择椿木为基础材料,他们先将选好的木材拉直并刨成特定弧度的坯料,放到烤箱里用锯末烘烤。之后再将烘干的坯料装到特质鼓架上,这一环节要求鼓身必须密实,不能漏气。拼装完鼓身后需要用铁丝对其进行固定。
其次是鼓面的选材。鼓面多选自上好牛皮,而牛皮的选择同样是个细致活儿,要求所选牛皮必须完好无损。剥下的牛皮要先刮毛并去脂肪。之后再放入恒温水中浸泡,待浸泡充分之后,将湿牛皮拎出放到鼓腔上进行刨皮。在整个刨皮过程中需要十分认真谨慎。刨皮这一过程至少需要三次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薄度,由于这一薄度无法用工具来衡量,全凭制鼓师傅的丰富经验,用肉眼来观察评判。
随后便是拉皮。在牛皮的四周打眼,将粗绳穿入其中,再将牛皮蒙在鼓身上,并使用千斤顶将皮拉紧,从而保证了四周力度的一致。制鼓人用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