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度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效果影响.docVIP

光照度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效果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照度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效果影响

光照度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效果影响   摘要: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与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分别研究了2种赤眼蜂在无光照(0 lx)、弱光强(55~100 lx)、基础光强(750~1 000 lx)和室内强光强(2 800~3 000 lx)4种光照度下寄生与发育的情况。结果显示,光照度的变化对2种赤眼蜂种群的寄生与发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松毛虫赤眼蜂种群在寄生与发育环节均表现出对于55~100 lx弱光照条件的偏好性,弱光强处理下,其寄生率显著高于无光处理组及基础光强处理组(P0.05),羽化率显著高于室内强光照处理组(P0.05)。螟黄赤眼蜂种群在寄生环节表现出对于750~1 000 lx基础光强处理的偏好性,寄生率显著高于弱光处理组(P005);在发育环节,基础光强处理组的羽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但单卵蜂数则显著低于弱光强处理组(P0.05)。在现行柞蚕卵繁育赤眼蜂工厂化生产基础上,适度降低发育环节的光照度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松毛虫赤眼蜂的产品品质。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照度;寄生;发育   中图分类号: S47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20-0199-03   赤眼蜂属(Trichogramma)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控,特别是防治鳞翅目(Lepidoptera)害虫[1]。赤眼蜂除成蜂外,其他时期都是在寄主卵中度过。因此,获取适宜的寄主卵是实现赤眼蜂规模化繁育的关键[2]。柞蚕(Antheraea pernyi)主产于我国北方地区,柞蚕卵繁殖赤眼蜂具有单卵蜂数高、出蜂雌性比例高、繁蜂量大、繁殖效率高的特点[3],且柞蚕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容易获得[2],有利于实现赤眼蜂的规模化繁育。自1972年始,赤眼蜂开始在我国广泛应用[2],利用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与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防治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以及杨二尾舟蛾(Cerura menciana)、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等多种农林害虫[2-4]。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应用赤眼蜂防治害虫面积最大的国家,每年仅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就达到400万hm2以上[5]。   在人工繁育赤眼蜂的过程中,针对环境条件优化的研究与报道更多侧重于温度和湿度调控上,而对于光、电磁场、声音或振动等其他环境因素的重视程度则相对较低。在光环境研究方面,河北省青龙县森林病虫防治站等分别研究了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的无光繁育,认为接蜂环节可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6-7]。李成果报道了无光接蜂的应用情况,认为无光接蜂具有省工、省料的优点[8],但该报道中未指明所用赤眼蜂蜂种及寄主类型。魏象廷等在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h节中采用了有光条件,使用自然光利用赤眼蜂的趋光性使其聚集在卵卡上以利于寄生[9]。秦绍曾报道了有光无光相结合的繁蜂方法,在柞蚕卵繁蜂的寄生环节首先使用自然光使赤眼蜂聚集,而后将卵卡和赤眼蜂一同转移到无光环境里继续寄生过程[10],该报道中也未指明所用赤眼蜂的蜂种类型。而国外由于缺乏自然分布的柞蚕资源,鲜有利用柞蚕卵繁育赤眼蜂的相关研究报道。   目前,在利用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与螟黄赤眼蜂的工厂化生产中,寄生环节通常采用无光条件,发育环节通常采用室内自然采光条件。对于光照度、光源颜色、光照周期等条件缺少详细的标准或规定。在目前已开展大规模生防应用的情况下,繁育条件的较小改善也可以形成较为可观的成本节约或效益增长。因此,本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与螟黄赤眼蜂过程中光照度对繁育效果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为赤眼蜂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也为继续深入研究不同色光、光照周期等因素影响情况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寄主卵 供试柞蚕茧购自辽宁省蚕区,在(25±2)℃,相对湿度(55±5)%,光―暗周期为14 h―10 h下暖茧发蛾。取新羽化未交配柞蚕雌蛾经绞肉机破碎获得剖腹卵;经清水漂洗去杂质,且肉眼观察表面洁净;晾干;挑除绿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