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时期家犬研究现状与展望
先秦时期家犬研究现状与展望
家犬是我国最早被驯化成功的动物,其在先秦时期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文献资料对家犬在先秦时期的作用有详细的记载,如《周礼?秋官?犬人》记载:“凡祭祀,共犬牲,用?物。伏、瘗亦如之。凡?、珥、沈、辜,用?可也。凡相犬、牵犬者属焉,掌其政治。”贾公彦疏曰:“犬有三种: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1)”《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德公)磔狗邑四门,以御蛊灾。(2)”另外,在先秦时期的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用家犬随葬的现象(3)。由上可知,家犬在先秦社会中的主要作用有:狩猎、看家、食用、祭祀和随葬。鉴于家犬在先秦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并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对先秦时期家犬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家犬研究进行展望。
一、 研究现状
关于先秦时期家犬的研究,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涉及的学科有考古学、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历史学等。家犬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 关于家犬的判断标准
关于家犬的判断标准,已有研究多是从骨骼形态角度进行分析。该方面的研究始于杨钟健,他认为家犬的头和切牙较小,头的顶部凸起(4)。之后,众多学者对家犬与狼的骨骼形态差异进行了分析(5)。他们认为:家犬的头骨、下颌骨和犬齿比狼小,吻部也比狼短,前臼齿排列较紧密,下颌骨底缘呈弧形,P4的长度不大于(M1+M2)的长度;狼的下颌骨底缘较平直,P4的长度大于(M1+M2)的长度。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绝大多数研究是学者们在动物骨骼的鉴定报告中对狼与家犬骨骼形态差异的简单描述,并没有做专门研究。
除上述研究外,武仙竹根据我国考古遗址出土的狼和家犬的牙齿测量数据,对狼、狗裂齿与臼齿的测量值、变量值进行了研究(6),其研究成果见表一。该研究可以说是我国家犬骨骼判断标准的专门研究。
除了骨骼形态角度外,一些学者还根据考古学现象(例如家犬啃咬痕迹(7)、家犬粪便的出现(8))以及测量数据的比较(9)来判断遗址中家犬是否出现。另外,极少数研究者还以家犬的驯化年代作为判断依据,认为晚于家犬驯化年代的应属于家犬(10)。
由上可见,相对于动物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而言,家犬判断标准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早,但是该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第一,已有的家犬骨骼判断标准比较零散,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什么突破,也鲜有方法论上的总结,专门研究还较少。第二,最近,袁靖提出了家养动物判断的系列标准(11),但在家犬判断方面,研究者运用的判断标准多局限于骨骼形态学观察或考古学现象,而忽略了在年龄结构、病理现象等方面的探索,家犬判断系列标准尚未建立。
(二) 关于中国家犬的起源与驯化
家犬的起源与驯化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众多学者对此均有研究。根据先秦时期家犬起源与驯化的研究状况,下文分两个阶段对其进行总结。
(1) 第一阶段:20世纪70至90年代
我国家犬起源与驯化的研究始于1977年。斯坦利 J. 奥尔森和约翰 W. 奥尔森认为灰狼的一个亚种――蒙古狼(Canis lupus chanco),或称中国狼或亚洲狼可能是中国和蒙古早期家犬的祖先(12)。之后,他们又通过分析周口店第一、第三和第十三地点出土的变异狼,认为其可能是从驯化的野生狼导致家畜狗出现的一种祖先类型(13)。除奥尔森外,其他学者也对家犬的祖先进行了分析。黄象洪等认为“狗可能是由一种似狼的野狗驯化而来。(14)”李峰根据地理分布、生态习性、交配繁殖等方面因素,认为家狗是由狼和豺演变而来的(15)。田名部雄一等认为家犬的祖先是“生息在印度或叙利亚地区的较小型的狼,通过这种狼与各地不同种狼的杂交混血而产生最早的犬。(16)”谢成侠认为家犬起源于原始的野犬,和狼(C. lupus)、豺(C. aureus)有密切的关系(17)。卫斯认为“狗的祖宗在北方是狼,在南方除了狼外,还有几种豺,狗是它们杂交的后裔。(18)”
在该阶段,除了研究家犬祖先外,一些学者还对家犬起源时间、驯化方式和动因进行了分析。关于起源时间,黄象洪等认为家犬起始于中石器时代(19)。周长生根据最早的家犬化石的出现时间,认为家犬在中国的驯化时间为距今约6500~7000年。关于驯化方式,周长生通过分析甲骨文中的“犬”字,认为“狗是用绳束或加梏来驯服的。(20)”谢成侠认为“原始人类已与狼或豺逐渐接近,往往把吃剩的食物遗弃在住处附近,引诱狼、豺来觅食。久而久之,它们就不怕人了;也可能把狼禁锢起来,使其有所驯服,或将狼仔从小培养起来,使之逐渐失去兽性,一直到与人亲近。(21)”关于驯化动因,Juliet Clutton-Brock认为“武器的变化与狩猎方法相联系,这最终导致了犬作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