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跟法》第八节第二节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1.刑法的概念(分广义和狭义)广义:是指刑法典和单行刑事法律非刑法规范性文件中的刑事规范。狭义:是指规定犯罪和刑罚的一般原则和具体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刑法典。 2.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罪刑相当原则(即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 (3)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即任何人犯罪,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二)犯罪概述 1. 犯罪的构成 A.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B.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C.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指犯罪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等几种因素。 〔案例〕乙自愿喝毒酒案(犯罪的主观方面) 被告人甲女与开办工厂的乙男勾搭成奸。乙因工厂不景气而心绪不佳。为稳定人心,乙未将不景气的情况公诸于众,被告人甲也不知晓。一日,乙与妻子、甲以及一个朋友吃饭喝酒。劝酒时,被告人甲为乙斟酒,乙妻见状便阻拦说:“他不会喝酒。”乙即说:“别说喝酒,就是‘1059’(即剧毒农药)我也奉陪到底。”被告人甲便开玩笑地问到:“你家有‘1059’吗?在哪儿?”乙说“有,在西屋地上。甲便取来‘1059’农药,当着大家的面将农药倒入乙的碗里,然后对乙说:“你喝啊?”乙即问妻子道:“我喝啦?”乙妻开玩笑说:“你喝吧!”于是乙便喝了一口。甲根本未料到乙真会喝,当即吓呆了,乙妻见状急忙打掉乙手中的酒碗,用手抠乙的喉咙,想让乙把农药吐出来,但未奏效,乙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 问:本案中,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构成何罪?如不构成犯罪,请说明理由。 〔评析〕 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她对乙的死亡没有罪过。首先,她没有杀害乙的直接故意;其次,她也无法预见乙会真的喝剧毒农药。甲是在和乙开玩笑,并没有逼迫乙喝农药。她认为乙作为一个成年人是不可能自愿喝农药的,这种看法并无错误。所以她对乙的死亡也不存在间接故意和过失。对于甲来说,乙的死亡是一个意外事件。 犯罪的故意——明知故犯 (3)犯罪的客体 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4)犯罪的客观方面 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 犯罪客观方面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特定的时间、地点、方法等等。 犯罪行为在犯罪构成中出于核心地位 A.以隐秘、秘密的方式进行窃取公共、他人的财物 〔讨论〕以揭发别人隐私索取钱财是否构成犯罪? 案例:高某与韩某系同厂工人。一天,高某到韩所在车间办事,发现韩正与一女工拥抱接吻,遂转身欲走。韩某怕事情暴露,便求高保密。高趁机说:“行,你要给我五百元钱,否则别怪我不讲义气。”韩无奈只好同意。第二天将五百元钱交给了高某。请问高某之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评析:高某的行为已经触犯我国刑法第274条之规定,构成敲诈勒索罪。所谓敲诈勒索罪是指犯罪人对被害人采取恫吓的方法,索取财物的行为。其特征:(一)该罪犯罪的客体主要是公私财物的所有关系;(二)在客观方面,是行为人采取了威胁、要挟等恐吓手段而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三)在主观方面,是行为人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即必须是具有以非法索取他人财物为目的,加上其行为足以使被害人或财物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对于敲诈勒索罪,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此案应根据以上规定处理。 2. 排除犯罪的事由 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两种排除犯罪的事由,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 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当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以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的条件 (1)必须具有正当目的; (2)必须针对不法行为; (3)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侵害行为; (4)必须对不法侵害本身; (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 紧急避险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伤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案例〕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 某商店有张、王两名售货员。一天,二人因工作发生口角,王操起柜台上的菜刀向张砍去,张急忙躲开,顺手抓起一瓶酒向王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机器人关节的变换.ppt
- 机器人焊机运用技术.ppt
- 机器人焊装基础.ppt
- 机器人绘图教本.doc
- 机器人活动计划(课本).ppt
- 机器人机构学-第二节.ppt
- 机器人机身跟行走机构.ppt
- 机器人基本技能比赛规则.doc
- 机器人基础绪论.ppt
- 机器人技术的奇妙未来.doc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