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时期文学作品反映税收史及改革启示
先秦时期文学作品反映税收史及改革启示
摘 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先秦时期,统治者已经开始对劳动人民进行沉重的税收征缴。各类文学作品中抒发的对横征暴敛者的愤恨与对下层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老子、孔子等主张薄赋敛发展了税赋思想并影响后世。纵观历史,税赋轻重的周期性与封建王朝的兴衰一致以及税赋制度的改革,引发了当代统治者的思考并有所启发。
关键词:税收史;厚税重役;税赋改革;启示
税在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税收征缴,是统治者与劳动者之间的斗智斗勇。税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发展;税是政府调节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工具。赋税的存在是带来民康物阜、天下太平,还是朝代更迭、物是人非?一部税收史,其实就是一部税收抗争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劳动者苦不堪言,意图避税。奈何税收无处不在,无人能脱征徭累,只有蛙声不属官。
1 远古时代
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是一个朴素而崇高的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人人都能安居乐业。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没有剩余产品,没有国家,没有阶级,也没有税收。
根据史料记载,人类社会早期经历了伏羲氏结绳捕鱼的渔猎时代,燧人氏钻木取火的火器时代,有巢氏构木为巢的巢居时代和神农氏遍尝百草的农耕时代。传说比神农氏晚的是黄帝,他是个著名的部落首领。司马迁的《史记》始于黄帝,黄帝之后有颛顼、帝喾,继之以尧、舜、禹。大禹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子启开启世袭制的先河,建立夏朝,中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2 夏、商、周时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使农耕时代逐渐走向繁盛,农业文明得到较大的发展。稳定的农耕经济创造了劳动剩余,于是也自然创造出了国家和阶级。同时,税的起源也伴随着农耕时代而慢慢拉开序幕。“税”在古代汉语中是会意字,左边为禾木,右边为兑,喻示税最早起源于农业,农业税的雏形是以禾苗或粮食为代表的“实物税”,其后才出现“劳役税”、“货币税”等。夏朝采取法律形式确立国有赋税制度。孟子称“夏后氏五十而贡”,即每户农家耕田五十亩,上贡量为十分之一,“贡”也称为“什一税” 。“贡”法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据此推测,“贡”应是农业税的第一形式。
夏朝延续470余年被商取代。商朝的税收制度没有准确详实的直接史料。《孟子?滕文公上》有“殷人七十而助”说。平民耕种公有土地,以劳役抵地租。此即史上闻名的“井田制”。井田归周王所有,分配给百姓使用。《孟子》记载:“方里面有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井田制就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
周王朝是继商朝之后的一个世袭王朝,分为东周与西周。其中东周又称“春秋战国”。周朝基本上是沿袭了夏、商的赋税制度。西周在“井田制”的基础上推行“彻法”。《孟子?藤文公》记载:“周人百亩而彻。”“彻”即收取,产生“实物税”。统治者为补充国库的需要,将税收发展到“九赋”。 《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馀之赋。”据注释,前六种赋税皆以土地距离京城远近为区别,征土地产物;关市之赋征商旅税;山泽之税征矿、渔、林业税;币馀之赋指不属以上各类的其他赋税。后以“九赋”泛指各类赋税。实际上已具有现代工商税的性质。
西周时期魏国华夏族民歌《诗经?硕鼠》中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反映劳动者在国家横征暴敛下的忿忿不平和痛苦反抗。三章皆以“硕鼠硕鼠”开头,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恶的大老鼠,并强硬地指责:“无食我黍!”借老鼠丑陋狡黠、性喜窃食的形象,来比拟残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剥削者,表现劳动者对苛捐杂税的深恶痛疾。“我”多年养活“汝”,“汝”却不肯给予“我”照顾和恩惠,“汝”与“我” 代表了不同阶层的对立关系,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一个“逝”字掷地有声,表现了下层劳苦人民对厚税重役的一种本能的反抗,他们发誓离开剥削者,去追求美好的生活。标志着长期以来受剥削阶层的觉醒,正是这一社会理想,激励着后世劳动人民为自由和民主而不断斗争。
3 春秋战国时期
两周时期的赋税制度在东周有了很大的改变。“相地而衰征”是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实施的一项土地赋税改革,根据土地的好坏贫瘠征收不同的赋税。是管仲经济改革中的最主要内容,它实质上是以实物地租取代劳役地租,是对农业生产关系上的一次重大调整,从而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初税亩是土地私有制前提下平等赋税制度的最初形式。《春秋》载:“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收其一。”井田制下,是九百亩中取一百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