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资和愤青讨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小资和愤青讨论

关于小资和愤青讨论    编者的话:“小资”和“愤青”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时尚,因而日渐为学界所注目,成为公共论域的“关键词”。由此人们可捕捉和解读当下中国现代嬗变过程中的某些颇具特色颇有意趣耐人寻味的社会文化现象。本刊编发一组关于“小资”与“愤青”的讨论文章,并非“好事者”,惟愿拓展进一步讨论的平台。      小资VS愤青   张远山       “小资”和“愤青”是当代中国青年的两大阵营,似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贾谊)之势,仿佛每个青年都非得做出“不归于杨,必归于墨”(孟子)的抉择不可。其实这就像贾谊和孟子的话一样过于夸张,不属于两大阵营的当代青年无疑更多。不过这两大阵营目前确实非常流行,所以很容易用流行的术语对他们加以简单区分:小资的标签是“帅呆”,愤青的标签是“酷毙”。    就思想倾向而言,小资是右派,而愤青是左派――这正与思想界有“自由主义”和“新左派”两系相当。就职业或经济状况而论,大抵小资是白领,除现役白领之外,也包括预备役白领和心理白领,不过小资一般是以白领为基本满足的;但愤青虽然大部分是蓝领,却未必一定是蓝领,愤青可以是蓝领,更可以是银领乃至金领。    大体说来,愤青的一切行为,都是与小资对着干的。比如小资戴假发,愤青就剃光头;小资染发,愤青就文身;小资佩一副耳坠,愤青就挂一只耳环;小资衣帽光鲜,愤青就蓬头垢面;小资抽烟,愤青就吸毒;小资喝水,愤青就喝酒――小资如果喝酒,则是啤酒和葡萄酒,愤青则必白酒;小资吃麦当劳,愤青就蹲大排档;小资打的,愤青就飙车;小资安安静静地日光浴,愤青就疯疯癫癫地裸奔;小资用香肠喂自家的狗,愤青就用硫酸泼公家的熊;小资在家上网,愤青就啸聚网吧;小资去新马泰,愤青就去登山;小资蹦迪,愤青就蹦极;小资反对恐怖主义,愤青就欢呼恐怖主义;小资爱说洋话,愤青就喊国骂;小资迷琼瑶和村上,愤青就迷金庸和格瓦拉;小资看大片,愤青就看毛片;小资合租,愤青就同居;小资女人恨不得嫁给老外,以表示自己是“世界公民”,愤青男人恨不得娶个洋妞,以显示自己的“爱国主义”,所以愤青骂小资是“汉奸”,小资骂愤青是“爱国贼”。不妨设想如下情景:小资女人嫁了个愤青男人,或者更绝,小资男人娶了个愤青女人,那就有好戏看了。不难看出,小资是颤抖的甜果冻,愤青是愤怒的酸葡萄;小资玩的是深沉,愤青玩的是心跳;小资总是倾向于把品味装得比实际高,愤青却总是倾向于把品味装得比实际低――以此掩饰其实际上的更低,他让你有一个想象空间,误以为他的品味比显示出来的高很多,甚至是深不可测。    通过以上描述不难看出,用拙文《永远的风花雪月,永远的附庸风雅》中的两分法,小资大抵是附庸风雅者,其中极少数有望抵达风花雪月之妙境,但愤青却根本不是附庸风雅者。由于小资正如附庸风雅者,处于精神和物质的中流,因此境界高于他们和低于他们的人都看不起他们。高雅者看不起小资似乎容易理解,但粗鄙者也同样看不起小资,就有点出人意外。其实粗鄙的愤青看不起小资是因为愤青只崇拜抵达目标的胜利者,而对尚未抵达目标的努力者却只有一味的嘲笑。    高雅者对附庸风雅的小资的轻蔑,一般不会直接而大量地表露出来,只是很含蓄地偶尔流露一下。但高雅者对附庸风雅者偶尔的轻蔑,却成为粗鄙的愤青攻击附庸风雅的小资的有力武器。高雅者之阳春白雪的大量金玉良言根本不为愤青们所知,但高雅者奚落附庸风雅的小资的片言只语却被愤青们频频引用;这些暴露高雅者之势利弱点的片言只语,经过愤青们的反复称引和转述,就从“偶尔”变成了“经常”,从“偏见”变成了“常识”。追求高雅的彻底性的高人,就这样被追求粗鄙的彻底性的愤青们一厢情愿地视为同盟军。    众所周知,“文革”时期的中国青年,是以愤青为主流的。当代小资的人数显然比当代愤青的人数多得多,这使我有理由对当代青年的总体评价较前一个时代略高。一个以小资为主流的时代,显然比一个以愤青为主流的时代更为进步。    但当代愤青的人数虽少,其言论能量却比小资大得多,在互联网上尤其如此。原因在于,愤青是较为狂热的。一个愤青的声浪,可能比十个乃至百个小资的声浪更大。尤其是在盛行过“宁左勿右”的中国,小资似乎先天地具有某种犯罪感。这部分是因为,小资比愤青更有自省能力。小资是防守型的,而愤青是进攻型的。小资的心理状态是:我不如你,我就惭愧。愤青的心理状态是:你不如他,你就应该惭愧――至于我是否不如他,你管不着,因为我不像你这么臭美。愤青们大有“我是愤青我怕谁”的气概,而小资多多少少具有“我是小资我心虚”的底气不足。两个实力相当者对阵,取攻势者当然胜算更大一些;尤其是如果对方永远只守不攻的话,那么后者之落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平心而论,小资与愤青都是幼稚肤浅的,只不过方向相反,因而小资更有建设性,而愤青更具破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