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唐代敦煌教授文选一点臆测
关于唐代敦煌教授文选一点臆测
内容摘要:通过讳字,能大致推断天津艺术博物馆、日本永青文库藏敦煌写本《文选注》写于唐德宗时代。在性质上,这两个写卷属于讲章的记录。其内容能让我们看出敦煌一地讲学《文选》的一些情形,特别是其与当下科举的密切关系:或者说,这种讲解是唐代科举下《文选》兴盛的产物。这也足以证明讲章与科举的某种近属关系。
关键词:写卷时代:性质:讲授情形
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0-4106(2011)01-0061-06
唐?张鹜《朝野佥载》云:“唐国子监助教张简,河南缑氏人也,曾为乡学讲《文选》。而据《四库提要》的推断,其书撰写的年代“在天宝之前”,“凡滥入中唐后事者,皆应补遗之文”;那么,判断这一情形为开元、天宝时事,就或无大谬;但张简如何讲授《文选》,因记载的简略,且又夹杂、附益在不无神秘的野狐化形的故事中,而不能得知。幸运的是,在西北敦煌一地,因留存有三个关涉讲章的《文选注》抄本,而能让我们窥知一二。
一、写本年代的推断
这三个关涉讲章性质的《文选注》,指俄藏中?242(先前编号为L 1452,下简称俄藏本)、天津艺术博物馆(下简称天艺本)和日本永青文库所藏(下简称永青本)《文选注》。俄藏的抄写时间已有学者探讨,概括而言,傅刚先生据文中“世”、“民”字缺笔,“治”、“照”、“隆”、“基”不讳,认为写于太宗朝。对此,范志新先生与许云和先生不同意,范文博列其讳字,认为避至代宗,而定在“代宗至顺宗三代,大而言之,盖在中唐也。”许文则据朱彝尊《经义考》卷288中据文宗开成二年(837)国子监刻成的《石壁九经》总结的讳字规律,以及“古者卒哭乃讳,故生不讳”的礼制,定为肃宗之后代宗李豫时的抄本。
今按,假如通览饶宗颐《敦煌吐鲁番本(文选)》(中华书局,2000年)所收的卷子,就会发现,俄藏无论就形制(行大字十三、十四字不等;注双行,行十九、二十字不等)还是抄写工整的程度,都堪为赞叹。重要的是其避讳较为严格,这也是能通过讳字来探讨抄写时代的关键所在。毫无疑问,唐时的避讳有一个从宽松到严格的前后发展过程。如果我们把有明确抄写年代的永隆二年(681)弘济寺抄本,即P.2528卷子与俄藏相比,无疑能发现敦煌写卷的一些避讳特点。P.2528卷子中。“若历世而长存”中“世”字不避,而“今民馁而君逞欲”中“民”字缺末笔。就说明其时避讳并不严格;还能说明的是,其写卷遵守“卒哭乃讳”的礼制,因为卷中“赞劳永逸,无为而治”的“治”,并不避今上李治的御名(681年,李治已在位31年,敦煌不存在不知道或传不到的问题)。但这一早期避讳不甚严格的情况,到了后来就严格多了,俄藏φ?242写卷的出现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至少此卷中不仅“世”、“民”字都避,而且避类似的字,如“临组乍不绁”中“绁”字也避――这只能是严格避讳下产物。所以,以互相比核、参照的观点来理解,就可能更贴近事实。通过核对(相关的字用繁体),“丘渊之《新集录》”、“皆出《白虎通》”、“救鲁民”、“康世屯”、“临组乍不绁”、“享国渐世”、“嫂被?@祖”、“但学即得”、“彪之以文”中“渊”、“虎”、“世”、“民”、“?@”、“但”、“彪”等字避,而“隆斯民”、“靡逋不怀”、“豫章之木出焉”中的“隆”、“适”、“豫”不避:则俄藏当为代宗李豫时的抄本。
下面看天艺本、永青本的避讳情况:“欲龙虎之为志”、“遣夏侯渊”、“世行”、“见为城旦”、“赵有毛亨《诗》”、“太守从事,逋辽东”中的“虎”、“渊”、“世”、“旦”、“亨”、“逋”等字避;而“元元,善民也”、“禹初治水时”、“故言檄豫”、“不?b:不肯习?b”中的“民”、“治”、“豫”、“葫”字不讳。又,天子七庙,避讳有出祧制度;据此,大致为顺宗时代的抄本。当然,这里还要考虑一下敦煌当时的政治情况。敦煌在建中二年(781)陷番,大中二年(848)当地大族张议潮起义赶走了吐蕃,其间近70年是在吐蕃直接管辖下的;而避讳无疑牵涉到对政权的认可、归属感和立身、节操等大事。所以,781年以后的写卷,再据唐讳去推断抄写的年代,就不免有些问题。这样前推,定在德宗时的抄本,即陷蕃以前,大致还是可以说明问题的。不过,因大唐情结的存在,其民间避讳也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因为陷蕃期间,这一地的民众几乎一直进行着不屈的反抗。但《唐摭言》卷1《会昌五年(845)举格节文》中,没有沙州的贡举名额,也说明了这一问题的复杂。
二 写卷的性质
对Ф?242《文选注》,许云和先生从六个方面,即基本上用口语、不避重复、引文不规范、详略不当、多以己语转述典故、自己作的注仅十之一二,而论定注本为“乡塾选学讲章之本”,“残卷实实在在就是一个学生记录的乡塾选学讲章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