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生态观念融入文学教育对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将生态观念融入文学教育对话

关于将生态观念融入文学教育对话   鲁枢元:最近我看到我们报纸上公开的几个数字,让我感到更加悲哀和焦虑:一是世界各国环境质量“排行榜”,中国排在第105名,那已经远在不及格的水平线下;二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年度“生态足迹”报告,中国当前的生态赤字已超标两倍,即“中国国民的物质需求已超过中国国土生态系统可持续供应能力的两倍”,实际上我们已经在寅吃卯粮,在无情地啃食我们的后代子孙。令人无奈的是,眼下仍看不出这种景象有丝毫收敛的迹象。尽管房价居高不下,尽管油价急剧飙升,就在我居住的周边,原先肥沃的耕地上一幢幢钢筋水泥大楼仍在疯长,苍翠的草地被一簇簇的汽车碾成了烂泥浆。对于迫在眉睫的生态危机,人们竟如此漠然麻木。   作为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文学教师,对此总感到无能为力。八年前,我曾在报上呼吁,我们的文学家不要再无视地球的生态状况,似乎不见什么效应。就在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前一个月,我又曾在报刊倡议,我们的文学艺术要积极发挥“生态警示作用”。不料灾难竟到来的如此之快!灾难来临,国人受到强烈震动,表现出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气氛,这固然难得。然而,人们似乎一下子又回到当年“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思维模式中,在对待自然、对待生态的观念上似乎没有太多的长进。   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还是那种工业时代的思想观念以及有这种观念规约的价值取向、生存模式在支配着我们的行为。这使我越来越坚信,要从根本上解决地球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必须首先改变我们的生存观念。这也是近年来我竭力推进的生态批评的主旨。我想,这也应当成为我们国家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现实中生态教育的实施也是举步维艰。一是现行的教育观念与规则在许多方面其实是与生态精神相悖的,甚至是反生态的,以己之昏昏,何以使人昭昭?二是对于许多成年人来说,观念早已定型,木已成舟,很难改变。尤其是市场机制的鼓励,已经富有的还想更多地拥有;尚且贫困的更是拼命也要尽快富裕起来,这或许就是“发展中”国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心态。要变,实在太难。   希望在我们的后代身上,在当下的孩子们的身上,他们才是我们国土上未来的生态景观!以生态观念教育我们的孩子从文学艺术的渠道给小学生乃至幼儿园的孩子输送生态精神的营养,或许是我们最终走出梦魇般生态困境的唯一选择。这才是我们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绿化人们的心灵、绿化社会的心态、绿化我们的文学教育,从萌芽开始,从我们的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开始,实在是当务之急。   您是从教20余年的优秀语文教师、特级教师,又长期担任实验小学的校长,在选修我的生态批评课程的同时又在实施着生态教育的改革,您才是生态教育运动中重任在肩的先知先觉,我很想听到您的见解。   祝禧:谢谢鲁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来谈谈我在小学工作的实践与反思。我热爱我的工作,与其他行业的工作不同,面对“幼稚的孩童”,我们的工作要求我们永远怀有“赤子情怀”,永远与“童年”相伴。我始终认为,一个能一辈子和“童年”相约、相伴的小学教师,是幸福与富有的。   我们海门市东洲小学建于1992年,是一所以“让学生享受教育生活的幸福和完满”为办学目标的“新生活学校”,在十几年的办学时间里,以显著的办学业绩,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文明学校。我长期生活在小学校园里,亲眼目睹学校的发展变化,感悟着生态问题在人们童年时代的种种表现。   10多年前,学校马路对面就能看到油菜花,闻到花儿香。如今,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安家落户,那耀眼的金灿灿的花儿离孩子们越来越远。当学校因为扩招而想增加运动场面积时,却苦于四周都被不断立起的高楼包围而无处发展。童年是纯洁坦率的。孩子们渴望亲近蓝天白云,田野小河,渴望走进蓝天下的课堂,却因为交通安全等许多现代文明带来的现实问题而让我们小心翼翼地亦步亦趋,甚至望而却步。我常想,童年,应该是每个人的一生中最自然、最纯真的时光。童年的伟大即在于:那是一个天真烂漫、怎么做梦怎么遐想都不过分的时段,那是一个相信梦想可以成真的年代……一个人的一生中,所能给自己留下的最珍贵的礼物、最难忘的纪念,就是他那渐渐远去却又永远常青的童年了。然而,当下我们的儿童在声光电充斥的现代社会里,面对计算机、电子游戏机、电视录像的诱惑,已经改换了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已经无法想像在田野里的童年生活将是怎样的惬意与快乐。当童年和自然切断了联系时,这样的童年还是完整的童年吗?   鲁枢元: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永远葆有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是大写的人。我曾经说过,天真的孩子、襁褓中的婴儿由于没有受过“庄严思想”的熏陶,更多地葆有“神圣的灵性”,因此要比成年人、尊长者更容易领悟宇宙间‘不朽的信息’,更接近自然中“真实的生命”。所谓“神圣的性灵”,就是那种“赤子之心”。在科学技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