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考.docVIP

关于加强中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考.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加强中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考

关于加强中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考   【摘要】: 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环节,文章以民族传统文化入手,通过对中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思考分析,进行可行性探索。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0920144-02      前言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一个民族,只有产生了主体意识才能够具有自觉的内在凝聚力,才能有推动民族延续发展的内在动力”[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民族意识润浴和培养在人的启蒙教育时期是非常重要一环。对中中学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之传习民族特色技艺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伴随着教育部将在10省区市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在中小学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的改革逐渐拉开了序幕。      1. 让新时代的学生感悟民族传统文化,沐浴、享用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起来并渗透与民众整体意识和行为之中,世世代代传递的最有生命力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合体。由历史沿袭而来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等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合体”。[2]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可值得我们传承、借鉴的。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的无价之宝,是中国人生存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聚凝力和生命力之所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在激励人心,提高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方面,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中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定制不应单单根据高考提供的定单而制定,应该是有选择性和代表性的。中小学生对世界、价值的认识,不仅是现代的、西方的、世界的,更应该是历史的、东方的、民族的。学生在学校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由于学习时间的限制,学生们重视应试知识课程的学习,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已无暇顾及。中国有一句话叫做“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有着许许多多言简意赅,充满哲理的名言警句,它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华民族技艺的定库中,更有数不清的瑰宝。上学时期是精力最旺盛、也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由选修课变为必修课,要求学生人人积极参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习染,使学生感悟文化、沐浴文化、享用文化。将使每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深了解,从中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将随其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慢慢理解消化,无疑将对学生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整体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民族传统技艺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可分的关系。民族传统技艺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携带传统文化的基因。把传统技艺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家意识教育体制中是必然趋势,也是在中小学宏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新时代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人的关键所在。      2. 中小学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的探索      2.1 使民族特色技艺教育成为学生的“正餐”,而不只是部分学生的“点心”   民族特色技艺教育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排入学校总课表,包括武术、民乐(包括各地方戏曲)、剪纸等主干课程。所有学生按照学校课程设置要求,都要进行主干民族特色课程的学习。主干课程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分层设置教育学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锻炼学生运用民族技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除设置主干课程外,确定特色选修课程,学生每学期可能进行自由选则,特色选修课程是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技能水平开设,是灵活多样的。特色选修课程可以因地制宜、因师制宜、因校制宜开设武术、民乐、围棋、剪纸、茶艺、舞龙舞狮、腰鼓秧歌、京剧脸谱、地方戏剧、古诗词以及少数民族项目等等。开设特色课程目的是在学校有条件的情况下满足不同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使一部分对某项或技能有着特别爱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学习、提高的机会,学有所长,以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2.2 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技艺教学的全过程,使民族特色技艺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综合性载体,而不只是让学生学习技能技巧的单一性载体   以民族精神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特色技艺教育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即技艺能力的训练和人文素养的陶冶。在民族特色技艺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这两条主线的关系,不能偏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