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新技术对学生道德认知影响过程分析中的信效度检验
摘要 通过对网络化前提下青少年道德认知过程的变化分析,构建网络化前提下青少年教育新模式。过程分析中对资料的处理要保证一定的信度和效度,良好的信效度把握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着重阐述教育新技术对学生道德认知影响过程分析中的信效度检验问题。
关键词 信度;效度;新教育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6-0076-03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for Process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New Education Technology on Students’ Moral Cognition//Liu Baowei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moral cognitive processing changes of the youth in network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ng the new education pattern. A certai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should be guaranteed in the data processing, and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would ensure the accuracy of study results. The paper mainly illustrates the problem about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for the process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new education technology on students’ moral cognition.
Key words reliability;validity;new education pattern;constructing
Author’s address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30
1 引言
面对网络化新环境,建立怎样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网络的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综合性等特点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乃至综合素质等带来全方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网络化前提下学生道德认知过程的变化分析,构建网络化前提下学生教育新模式。过程分析中对资料的处理要保证一定的信度和效度,良好的信效度把握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2 研究方法及设计
本研究是以群体为分析单位(网络用户和非网络用户),研究地点: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调查对象为青少年,是指生理、心理未完全成熟,经济没有独立的中学生(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主要变量:网络化是自变量,青少年道德认知是因变量。网络化这一变量的具体指标涉及网上信息、上网活动、网上交往群体及网络痴迷等。网络化的测量问卷设计指标11项,采用打分的方式综合计算,进入回归方程。列出的指标有:1)时间缺少型;2)永不满足型;3)网后挂念型;4)影响心情型;5)耽误工作型;6)限时失败型;7)病态使用型;8)舒缓疲劳型;9)网络交往型;10)难抵诱惑型;11)影响交际型。
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意义的主观反映,是理解、掌握道德规范的重要心理形式。道德认知是道德发展的重要标准。研究中将道德认知操作化为研究对象在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具体测量分4个阶段:1)考察上网青少年对网络环境的认识;2)考察上网青少年在网上行为表现;3)考察青少年上网后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4)同指标考察未上过网的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具体测量指标,如第一阶段(上网青少年对网络环境的认识),使用问卷测量指标为:网上交流不该使用攻击性语言;不该任意抄袭网络上文章;网上交流不该使用虚假身份;网上充满不真实信息;人人有责任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每个阶段的调查表达内容不同,但调查方式是一致的。回答“同意”定义为1,“不确定”为2,“不同意”为3,用计分的方式处理后,进入回归方程。
抽样方法,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和科学性,初中和高中都分别调查3个年级。具体做法是:首先,在九原地区的教委或教育局获取中学学校的抽样框,然后在每个地区的中学抽样框中随机抽取4所中学(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S13-2022 预制混凝土排水检查井工程图集规范 .docx VIP
- 一种钛合金离子渗氧的方法.pdf VIP
-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认识自然物和人造物》说课课件.pptx VIP
- 2025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pdf
- 刮研方法与 技巧.ppt VIP
- 摄影笔记完整版.docx VIP
- 工课:即将失传的轴瓦刮研-王震.pdf VIP
- T_CEA 0052.2-2025《电梯电缆及线束试验方法 第2部分:电气性能》.docx VIP
- T_CEA 0052.1-2025《电梯电缆及线束试验方法 第1部分:机械物理性能》.docx VIP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25公需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20学时题库及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