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版《三国》对“谋略”主题的阐释与重塑
摘 要:崇尚智慧与谋略是《三国演义》一以贯之的思想。特别是在描写大大小小的战争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上兵伐谋”的思想。作者描写战争时,重点没有放在战争场面的描写上,而是放在战争双方的谋略使用上。由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三国演义》遵守原著这一思想,特别是在夷陵之战中,利用影视手法对原著“谋略”主题进行了创新性地阐释与重塑。
关键词:夷陵之战 谋略叙事 通俗化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夷陵之战作为后半部书中的一个重要单元,苦心经营,将这场声势浩大、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写得声势壮阔,波澜起伏。其中,对“谋略”的刻画浓墨重彩,充分展现了《三国演义》崇尚智慧与谋略的主题。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在表现夷陵之战时,同样也将重心放在了“谋略”的刻画上,通过直观可感的影像符号,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将三国谋略家的“智谋”及其运作过程如实地展现出来,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感。
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对夷陵之战的“谋略”叙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急与缓的较量
电视剧《三国演义》从战争一开始就强调了“谋略”。原著对夷陵之战的起因强调较多的是刘备的“义”,即“雪弟恨先主兴兵”。电视剧固然强调了这一原因,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刘备出兵的根本目的逐步揭露,他更多的是从战略角度考虑出兵伐吴。刘备出师前对李严说到:“与曹魏相比,东吴更弱,欲成大业必先灭吴,次取曹丕,汉军刚刚经历汉中大战,军威更盛;孙权部将多老弱,其步骑战甲更非我军敌手,此时我若以雷霆之军南下击之,完全可以在曹魏出兵前,击败东吴。再说,曹丕新立,根基未稳,……最多只是虚张声势,坐观成败,不敢轻动。而且我越是用兵神速,他就越是不敢轻易冒险。”可见,刘备在文武群臣反对的情况下毅然出师,是在分析了魏、蜀、吴三方的形势深思熟虑后做出的的决定,更多的是战略层面上的考虑。其中刘备多次强调“雷霆之军”“神速”,这种“急战”谋略是其整个军事行动的核心。与蜀军相反,吴军则根据己方实际情况做出“缓战”决策。
“急”和“缓”是《三国演义》中常用的谋略。三国谋略家通常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或急战或缓战的决策。急战利在出其不意,一鼓作气,突然攻之,如“司马懿克日擒孟达”;缓战在于故意托延战争时间,消耗对方兵力物力,疲惫对方军心,如官渡之战时,沮授就向袁绍献缓战坚守之计。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根据吴蜀两方情势的不同,着重表现了双方主帅对“急”和“缓”谋略的运用。
对于蜀汉来说,刘备“起倾国之兵”七十万大军劳师远征,进攻吴国,急战是其明智选择。蜀军长驱直入异国之境,处于客位,粮草补给等后援问题明显;军士身处异境,多有水土、疫病等方面的困扰,士气易受影响;防止曹魏的乘间用兵,也贵在急战。夷陵之战中,刘备在战争未开始前就意识到速战的重要性。在战争过程中,又往往给将士下发严命,规定在最短时间内攻克吴军城池或营寨。如攻打秭归仅用三小时,攻打夷陵城让张苞立下军令状,三日之内必须攻克。刘备对战争速度如此严格的要求,使蜀军在战争之初,士气高昂,连连告捷。但后期在陆逊“缓”战策略制约下,蜀军丧失急战优势,最后兵败。
电视剧对吴军主帅陆逊智谋的刻画力度显然不够,如缺少了原著火烧连营之前的“试敌”计谋。而“试敌”这一计谋是陆逊大反攻之前的关键一计,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探听刘备军队的虚实,麻痹刘备,使之在精神上再度放松警惕。电视剧虽然缺少对陆逊具体谋略的刻画,但对其整体谋略思想的表现则是遵照原著,主要表现在“以缓制急”上。
吴军主帅陆逊综合多方面考虑,制定了以缓制急的战略决策,把企图速战速决的蜀军拖入旷日持久的作战中。陆逊上任之初连建四道营寨,并令守营将士在蜀军攻击猛烈时连连后撤,致使蜀军连续攻破四个营寨后,军力大幅消耗;当蜀军攻到吴军最后防线?V亭山时,陆逊命令将士坚守不出,进一步拖延时间,消耗蜀军士气;直至刘备将大军移入“山林茂盛之处”后,才发起总攻,火烧连营七百里。陆逊整个谋略的核心就是“以缓制急”。连续让蜀军攻打营寨并坚守不出,延长战争时间,使两军相持半年之久,消耗对方兵力、士气以及粮草军械,等待时变。
缓战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是主帅深思熟虑、纵观全局的结果,其后往往具有奇策奇谋。陆逊“缓战”目的达到后,立刻实施了火攻奇谋。?V亭一带缺少水源,夏季酷热难耐,而附近刚好有七百里草木丛生、水源充足的山林。陆逊先把蜀军引至?V亭一带,随后坚守不出,用缓兵之计将刘备军队拖到炎热的夏季,使其经受酷热、缺水、疾病等问题的困扰,并且一再使用骄兵之计迷惑对方主帅。刘备在陆逊的诱导下,不知不觉就犯了“包原隰阻处结营扎寨”的兵家大忌,连营七百里,将七十万大军悉数驻扎在茂密山林之中。陆逊充分运用刘备的这一错误,乘机发起火攻,一举歼灭蜀军。
原著中夷陵之战的谋略叙事错综复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