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问世之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人机问世之初   通常认为巴尔德是电视图像传输的先驱;其实,早在他的试验成功10年前,即1914年,英国一位楼教授(A?M?LOW)已演示了电视信号传输原理。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此这项技术首先被用于海岸炮兵的测距仪上;紧接着就是飞机。   由于在法国作战的英国皇家空军当时使用的是双翼机,因此对手德国的福克单翼机在性能上占有压倒优势。出师不利的英国飞行员,见战友截击夜袭英伦三岛的德国齐伯林飞艇战果甚微,心中十分着急。因此他们希望作战部队能够利用楼教授的无线电技术手段,装备一架小型简单的飞机,装上炸药后将其引导到目标区,用以攻击德军空中和地面目标。很快,楼教授被任命为陆军少尉,在英国皇家空军的一个机库内极秘密地开始了这项研制工作。为掩盖其用于作战的目的,该产品被命名为A?T即“空中靶标”。谁也没想到,无人机早期的实际应用正好应合了这个名字;楼教授也被誉为“遥控飞机之父”。   第一架被称为“皇家空军试验工厂的空中靶标”的无人机。原设计具有简洁的流线形机身,后为了加快进度、节省经费,选用了现成的飞机部件,即一架老式双翼机上的机翼和笨拙的起落架。该机机头处安装了50马力的转子式内燃机,配了一个直径和全机不成比例的大螺旋桨。这架无人机在中央飞行学校准备试飞时,由于发动机工作时的电火花严重干扰遥控系统,因此未能升空。   不久,世界上第一种一次使用的轻型航空发动机向世,取代了笨重的转子发动机。这种型号为ABC的水平对置双缸发动机功率为35马力,寿命为2小时。索普威斯公司采用此发动机很快研制了一架方形机身、带四轮起落架的双翼无人机(图一)。30年后的1944年,楼教授在回忆这架无人机时写道:“该机翼展为4.27米,用ABC发动机驱动直径1.70米的木桨。机头装22.5公斤炸药,其后为燃、滑油箱。遥控用的关键件、继电器、接收机等装在0.69×0.23米的控制盒内以防干扰。天线装于后机身和翼尖上。在机身内有根由发动机驱动的长轴,通过控制盒内的信号控制该轴接通机械式中继器,从而带动升降舵和方向舵。可以认为,这架无人机在1916年已实现了全伺服控制。”不幸的是,该机在完成前就因损坏(图中的左下翼)而被搁置。   后来,著名的德?哈维兰公司采用35马力的发动机,制造了一架单翼靶机。1917年3月21日,楼教授邀请了友好国家的军事代表,观看这种英国新式武器的表演。不料,该机起飞后竟一头向观众席俯冲下来……   当时还有一位杰出的英国设计家福兰德,他在设计S?E?5战斗机的同时利用ABC发动机研制了一架翼展为6.7米的单翼无人机(图二)。这架无人机的机翼采用了很大的上反角,而且没有安设控制面。天线被装在后机身和机翼上。   1917年,英国皇家飞机公司制造了6架“空中靶标”,并且在新的试飞机场建造了一条起飞滑轨。这个滑轨可使无人机水平滑行15米后转入30米上升。1917年7月6日,“空中靶标”首飞。在无线电信号的遥控下,它只滑行到滑轨的一半长度就轻松地离地。遗憾的是,该机在经过一段很陡的爬升后转入失速坠毁。7月26和28日又试飞了二次,为防止地面过度操纵,这两次起飞前升降舵都被固定在事先算好的位置上。然而矫枉过正,因操纵裕度太小,飞机离轨后不能应付各种飞行情况,因此飞行又未成功。   与此同时,美国人也注意到无人机的作用,并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美国的第一架无人机是寇蒂斯公司按海军合同研制的。该机以40马力的福特发动机为动力,起飞重量272公斤,采用双翼布局(题图)。这架无人机装在双滑橇上沿双轨滑跑起飞。其设计特点是不用地面遥控,事先估计出与目标的距离,并改虑风可能造成的偏移后,将这个“空中鱼雷”对准目标装在滑轨上;无人机上的发动机按固定的时间驱动飞机前进,使其正好飞向目标。飞行中,该无人机的方向由一个简单陀螺控制;而飞行高度则由膜盒式气压计控制。当无人机飞至目标,发动机停车后,通过一个机械装置把机翼与机身分开;机身带着136公斤炸药落到目标上。这架无人机于1917年11月10日在纽约长滩的试飞场进行了首次试飞,以后又成功地飞行了几次,可以说是无人机程控飞行的首次成功实践。   美国陆军航空队也不甘落后,研制了一架名为“凯特林甲虫”的简洁的双翼无人机。它以V型四缸发动机为动力,可带82公斤炸药以88公里的时速飞行64公里。然而,研制计划随战争结束而搁置,目前仅留下一架复制品在空军博物馆展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皇家研究院(RAE)于1920年提出了三种无人机发展方案:   1.由陀螺控制,可以恒速按既定航线、预定距离飞行的携带弹药的无人机;   2.具备固有安定性,有效半径达32公里的“空中靶标”;   3.由飞机投放,然后由无线电遥控,有动力或无动力可以飞行16公里的“空中鱼雷”。   皇家飞机研究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