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目标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应用.docVIP

分层目标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应用.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层目标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应用

分层目标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应用   摘要:分层目标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从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职校学生基础不一、接受能力相差悬殊的现状,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可以结合AutoCAD课程的特点,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实施教学。   关键词:分层目标教学法;AutoCAD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S0-0077-02      了解学生,明确目标,分层备课   深入了解学生,进行学生分层分层目标教学法是在承认学生之间差异的基础上,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必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然后进行合理分层。比如,通过一个简单的上机任务:(1)进入AutoCAD绘图界面,画一个圆,将其保存至D:/班级+姓名/001.dwg;(2)在图形界面上再画一个矩形,将其另存为D:/班级+姓名/002.dwt。通过简单的操作,可观察学生的学习基础、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实际情况,再根据班主任、原任课教师的情况介绍,将学生划分为三组:A.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积极认真,接受、理解能力较强;B.基础一般,学习态度较积极,有上进心,理解、应用能力一般;C.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不高,缺乏学习信心,基础、理解能力较差。   明确教学目标,满足学生需求教师为了满足A、B、C三类学生不同的需求,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A类学生,应注意扩大其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加强其空间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B类学生,应注重培养其学习兴趣、加强基本命令使用和操作方法训练,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使其能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CAD课程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C类学生,应培养其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引导其掌握学习该课程的正确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通教材,分层备课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了解学生、精通教材的基础上,要精心设计分层目标教学法教案。根据AutoCAD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需要,制定适合职校学生的教学目标,分解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起点,从三类学生着手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安排每一个教学程序,制定每类学生每项教学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要求。要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教学内容准备,力求使每个学生均能达到预定的学习效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分层目标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目标教学有别于复式教学,是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以中上水平的学生为教学重点,带动差生,提高优生,优化整体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层次性是落实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关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和整合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考虑不同层次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知识点要一步步呈现,采取小步走的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比如,在学习“矩形命令”的过程中,涉及各种参数的矩形和空间长方体的设计运用,即在“指定第一角点/[圆角/倒角/标高/厚度/宽度]”命令提示下进行相关操作。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各种矩形的绘制方法和运用技巧,可对每种矩形的输入方法进行解释说明,通过绘制直角矩形、倒角矩形的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矩形的基本输入方法,再让C类学生自己上机操作一遍,B类学生尝试绘制圆角矩形,A类学生尝试绘制长方体,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教师对以上操作过程进行层层分析、探讨,并加以总结,最后让三类学生都能逐步掌握“矩形命令”的应用方法和技巧。这样,通过对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分层推进的讲解,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轻松地理解、掌握知识点。   分解难点,增加可接受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单独讲解,以降低教学难度,增加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例如在学习“编辑命令”时,可绘制习题中的卫星图,首先对图纸进行逆向分析:根据图1、图2、图3、图4,得出图形最初只是一个椭圆,问题变得简单化了,再让学生自己应用相关椭圆、偏移、环形阵列、修剪命令,由图4向图1逐步完成操作。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使难点分散,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化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