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区域差异与发展战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区域差异与发展战略

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 第二讲 区域经济差异与发展战略 李建琴教授 TelE-mail:zjhzljq@126.com 本讲主要内容 中国经济区域的划分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中国区域对外开放的进程 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原因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政策 中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中国经济区域的划分 三大经济地带 中国“七五”计划(1986~1990年)提出,按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即: 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 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个省、自治区。 西部地带: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自治区(1997年重庆设直辖市后,为10个省、市、自治区)。 京津唐环渤海地区 2000年三大经济圈的特征比较 2012年三大经济圈主要经济指标 中国四大新区 1996年,中国政府提出在全国建立七个跨省区市经济区域。七大经济区的划分突破了传统行政区划界限,强调以内在经济联系、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作为经济区的划分原则。七大经济区指明了地区经济合作的方向,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这组方案提出的划分界限仍然不够明确。 2004年,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指出,我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十一五”规划)将以八大经济区域取代传统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划分方法。 七大经济区域 八大经济区域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2005年初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并规划在未来20年内,在我国形成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辽中南、成渝等五大都市经济区,以及哈大齐、长吉、山东半岛、海峡两岸、郑洛汴、关中、长江中游、长株潭、北部湾、天山北麓等10个人口-产业集聚区,东部地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发展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区域分工格局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产业空间与城镇空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四大区域划分:东部、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 四大区域人口和GDP占比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底我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 2009年东、中、西、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国GDP的55.96%、21.99%、13.54%和8.51%。 二、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均衡与非均衡是贯穿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两者相互交替,不断推动区域系统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化。 区经济差异理论可以分为均衡发展理论和非均衡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均衡发展是指一个经济体中的各产业、各区域内部以及各区域之间的经济保持同步发展。 新古典经济理论为区域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其核心思想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劳动力与技术的自由流动,将导致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均衡。 主要由三种理论构成:(1)新古典区域平衡发展理论;(2) 罗森斯坦·罗丹 (Rosenstein Rodan) 的大推进理论;(3)拉格纳·纳克斯 (Ragnar Narkse) 的摆脱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 索洛:劳动、资本与技术进步。 丹尼森: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要素生产率。而生产要素生产率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的节约情况和知识进展。知识进展包括了技术知识的进展、管理知识的进展、采用新知识而产生的结构和设备的更有效的设计。 库兹涅茨: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变化。结构变化包括部门结构的变化、生产单位规模的变化和部门劳动力比例的变化。 诺斯:制度及其效率,包括对外开放。 贝克尔等:人力资本(教育、创新能力) 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系 1965年,威廉姆逊在其发表的《区域不平衡与国家发展过程》一文中,根据24个国家的横剖面数据和1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倒“U”型理论,即经济发展阶段与区域差异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也就是说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式极化是国家经济发展初期不可逾越的阶段,但由此产生的区域经济差异会随着经济发展的成熟而最终消失。 该理论是以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为基础的,1955年库兹涅茨在美国经济协会的演讲中提出了这一著名的假说: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的长期变动轨迹是“先恶化,后改进”。 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差异、收入水平差距、环境污染程度之间都呈倒“U”型曲线。 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系 三、中国区域对外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