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共识像化中国形象建构策略.doc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造共识像化中国形象建构策略

制造共识像化中国形象建构策略   摘要:全球化语境下,探索一套以中国实体形象为基础、以政府宣传为主导、以国家意识形态为牵引的“像化”中国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尤为重要。“像化”中国形象要以富有活力的意义形式来重新描述时间和空间,重新阐述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重新表征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典型场景,才能构建表征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形象“神话”,再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塑造典型“像化”形象、提升情感关注度,突显“像化”形象刺点、强化情感体验,消除“像化”形象歧义、构建情感认同,是“像化”中国形象的基本塑造策略。采取适宜的传播强度、促成认知接受,选择恰当的传播时机、形成认知关注,建立多层次传播渠道、构建认知空间,拓展互动传播平台、增强认知理解,是“像化”中国形象的基本传播策略。   关键词:全球化;“像化”国家形象;建构策略;认知;认同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7)10-0161-07   一、引言   全球化所带来的社会交往广度、深度及规模的增长并不意味着“一个和谐的全球社会的到来”①,也并非预示着“一个普遍的全球一体化的进程”②。事实上,区域“内爆”成地方、国家“爆裂”成全球组合空间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强化③;民族国家如果不是如麦凯贝所言的已经死亡,或者濒临僵死,那至少在包括权力边界、国族认同、传统价值等在内的主体性问题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从怀疑论者的视角来看――“实际上,全球化话语是在为新自由主义的全球计划做辩护,并企图将它合法化”④。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创造一个“全球自由市场”,并将盎格鲁-美利坚式的资本主义模式移植到全球主要的经济区域。这无疑为民族国家的主体发展蒙上了一重阴霾。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化语境下的生存与发展不仅是一次政治经济领域的殊死博弈,亦是一场关涉国族生存与价值守望的争战,它既取决于物质层面的国家实体影响力,也受制于表征层面的国家文化影响力。   “像化”国家形象是一种以视觉信息为主因来建构和传递国家形象的方式,它以“图像”为主要表象方式给出具体有形的国家形象,成为被感知、被想象、被判断、被期望的意向对象⑤,是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表征。我们正是在全球化的宏观界域中探讨借助影像传播重构中国理想国家形象的现实路径,旨在通过中国形象的“影像表征实践”――亦即将有关中国的主导性概念、观念和情感具体呈现于可被传达和阐释的影像符号体系当中,塑造真实、典型、富于感染力且凝聚中华民族物质与精神内涵的“像化”中国形象,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破解西方资本主义的“形象霸权”,发挥中国形象“神话”在国族“自我体认”与“他者体认”中的正向作用。   “像化”中国形象要以富有活力的意义形式来重新描述时间和空间,重新阐述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重新表征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典型场景,才能构建表征国家总体意识形态的国家形象“神话”,中介编码、解码和复写再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尽管在新媒体语境下,各类影像文本穿越了时空界限和国族边界,或直接或间接、或主动或被动地塑造和传播着中国形象,但是它们却并非整齐划一地致力于表达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塑造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神话”,提升内聚力和外附力。因此,探索一套以中国实体形象为基础、以政府宣传为主导、以国家意识形态为牵引的“像化”中国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尤为重要。   二、“像化”中国形象的塑造策略   从本质上来讲,“像化”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作为一种影像表征实践,其意义产生的源头在于影像文本对中国形象的表述,亦即影像文本所展演的“视像”内容――人、事、物、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线条、色彩、空间和运动关系等,它们是实体中国形象的影像化符码再现,或直接或间接地意指着相应的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理念等,体现了一种以部分代整体、以个体代群体、以点代面的“表征”关系,为公众认知中国形象提供了各种期待的“填充物”和想象的“停靠地”。借用罗兰?巴特在《明室》中讨论摄影的观点来说,它们负载着“传递消息,再现情境,使人惊奇,强调意义,让人向往”⑥的功能。因此,理想的“像化”中国形象之传播和认知首先取决于影像文本的形象内容建构,良好的影像形象呈现将对公众的形象认知产生积极的导引和指向作用。   具体而言,以政府为主导的“像化”中国形象内容建构策略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塑造典型“像化”形象,提升情感关注   “像化”国家形象是一个宽泛而冗杂的范畴,是国家实体形象的影像化表征,是若干亚形象类型的簇集,是事实与观念、经验与想象、总体与局部关系的交会和重构。接受理论认为,文本的“受看”和“阅读”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文本仅仅是作为某种“纲要”和“总体倾向”而存在,而这种“纲要”和“总体倾向”要诉诸受众来具体阐释,甚至是“循环的阐释”才能实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