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兹华斯自然观及对构建和谐社会启示
华兹华斯自然观及对构建和谐社会启示
[摘要]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华兹华斯诗歌的重要主题,他的自然观渗透着一种浓重的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目标,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社会相对薄弱的生态意识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主要障碍。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华兹华斯 自然观 和谐社会 生态危机 生态意识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湖畔派”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咏自然的赞美诗。透过这些诗歌,诗人意图传达的是一种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意识和主题,抨击工业文明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异化,发出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统一、互利互惠的吁请。构建和谐社会是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其基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目前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使人与自然和谐的破坏因素,又是两者不和谐的表现,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的持续健康发展。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华兹华斯生活于1770-1850年间的欧洲资产阶级时代,正值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迅猛发展的时期。工业文明的巨大进步造成了对自然环境和人的心灵的双重污染,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异化。由此,诗人产生了对现代文明的极大厌恶之感,遂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热情地歌咏自然的纯洁、美好,从中寻找慰籍,寻求一种心灵与自然的交融,并试图建立人与自然亲近、平等、和谐的美好关系。
华氏眼中的自然是人类的欢乐之源,亲近自然,与之亲密无间,人类可以获得思想的支撑和精神的快慰。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在诗人眼中都生机勃勃,给人带来快乐。在著名的《咏水仙》中诗人描绘了一大片金黄的水仙花在微风中婆娑起舞,就像一群精灵美丽动人,波光粼粼的湖水衬托出水仙的婀娜多姿;而诗人自己则如同一片浮云,独自漫步在青山翠谷之间,自己也不禁和水仙一起翩翩起舞。一幅多么温馨、和谐的画面!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还体现在他信奉大自然能给于人美好情感的体验。还是在《咏水仙》中:“后来多少次我郁郁读卧,/感到万无聊赖心灵空沙漠;/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 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快乐”(杨德豫,1990,下同)。
诗人曾在诗中写道大自然中蕴藏着“无数的现成宝贝”,它能使人们在欢愉中洋溢真实:“我看、我凝视、我笑、我欢洽,/所有悲苦哀伤都在好奇中消失。”他不禁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幽静的山谷,清脆的鸟鸣,欢快的山泉,拂面的春风,还有开满鲜花的溪涧,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宜人的季节已把我的心占据;/空虚而令人忧伤的人间万事,以连同对往事的回忆在我心头消失。”
在华兹华斯看来,大自然本身就是一首最美好的诗歌,他不仅能激发人的激情,还能赐予人们智慧和力量,是人类的良师。在《全局改观》一诗中:“起来!朋友,把书本丢掉,/当心会驼背弯腰,/起来!朋友,且开眼欢笑,/凭什么自寻烦恼? 依山的斜日渐渐西陲,/把傍晚金黄的火焰,/把清新爽目的霞彩柔辉,/洒遍青碧的田园。/啃书本,无穷无尽的扰烦,/听红雀唱得多美!到林间来听吧,我敢断言:/这歌声包含智慧。” 这儿,诗人劝告朋友放下书本,奔向自然,接受大自然的恩赐,自然中包含智慧,让大自然成为老师,从自然的领悟中学习,以他浪漫主义的情怀给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全新的阐释。
只有大自然才是人间的净土乐园,才是真善美的完美体现,才能给人以生命的真谛和领悟。这一点在《丁登寺旁》体现的最为明显:
假如这一切,
只是虚仿的信念阿! 曾有多少次
在黑暗中,在郁郁寡欢的白昼的
纷繁事务中,当无益的烦恼
和人世的热病一股脑儿
压抑着我跳荡的心灵
曾有多少次啊,我的精神转向你
......
这里,面对令人压抑的现实社会,自然成了诗人心灵的唯一寄托和归宿,给他提供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快乐。毫不夸张地说,华兹华斯的诗歌就是一曲曲讴歌自然的颂歌,是探索人生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巨著。
总之,华兹华斯的许多诗歌取材于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尽情地挥洒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但是他并不是单纯的为赞美自然而创作。他的真正出发点是“认为城市生活及其烦嚣已经使人忘却自然,人也因此受到惩罚;无尽无休的社会交往消磨了人的精力和才能,损害了人心感受纯朴印象的敏感性”(勃兰兑斯,1984)。华兹华斯敏感地觉察到任劣活动对自然的异化,发出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存的吁请,这与中国目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相通、共鸣之处。
二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