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兹华斯与梭罗生态意识比较研究
华兹华斯与梭罗生态意识比较研究
摘 要:华兹华斯和梭罗身处不同时代,是不同国别的生态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中都表达了“回归自然”,人类与自然“一体化”的思想,提倡人们感悟自然,从中得到启示。抨击了人类文明和工业发展对自然对人性的摧残。本文主要从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曲”以及梭罗的《瓦尔登湖》经行梳理分析对比,从生态批评的视域对他们的作品经行比较解读,并在此基础上,经一步研究他们的生态理念。
关键词:华兹华斯;梭罗;生态意识;自然
一、引言
华兹华斯1770年出生于英国,从小在湖区长大的他,对自然有着特殊的情愫,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抒情歌谣集》的“序言”被视为浪漫主义的宣言。《序曲》是他的一部自传体长诗。梭罗1817年出生于美国,是美国的自然主义家,深受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提倡回归本性,亲近自然,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人。《瓦尔登湖》是他的代表作。华兹华斯和梭罗身处不同时代,是不同国别的生态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中都表达了“回归自然”,人类与自然“一体化”的思想,提倡人们感悟自然,从中得到启示。抨击了人类文明和工业发展对自然对人性的摧残。本文主要从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曲”以及梭罗的《瓦尔登湖》经行梳理分析对比,从生态批评的视域对他们的作品经行比较解读,并在此基础上,经一步研究他们的生态理念。
二、华兹华斯与梭罗作品中生态意识的呈现
(一)华兹华斯作品中生态意识的呈现
1.提倡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平等共处
华兹华斯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在他的《抒情歌谣集》的“序言”中,华兹华斯采用日常通俗的语言来描述身边的事物和情节,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生灵独立的人格,给予万物灵性与生命。山川草木,花鸟虫鱼都是孕载着“博大的灵魂”和“永恒的生命”,这是华兹华斯早期泛神论思想的一种体现,但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提倡万物生灵平等共处的思想一直都存在,比如在序曲中,
平衡――一种生命
升华的交换,协调者所见客体
和主观各自所具有的优越的
特点、原本的职分、最佳的功能
人类作为主体,与自然万物的客体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协调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各尽其职,达到一种平衡平等的稳定状态。这种平等关系,是建立在“自然具有神性,理性和人性”的基础之上,人类没有合理的全力凌驾于自然之上,也不能随意改造自然,自然万物并不比人类低一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然中的神性会比人类更“高贵”。
2.警示封建资本对自然人性的威胁
华兹华斯曾说过一句饶有趣味的话:“孩童乃成人之父。”?@句话看似荒诞,但换一个角度来解读,就能发现其中奥妙,儿童涉世未深,对于自然本身的认识更单纯更原始,他们能够从自然中得到启示与灵感,而成人丧失了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他们的思想逐渐被社会体制化,失去了与自然原始的联系与沟通,难以维持本真的自然心境。这与哲学家教育家卢梭的观念十分契合,儿童是离自然最近的,易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护这种本真的心境,多与自然接触,回归自然。
华兹华斯早年时期积极投身革命,参加了法国大革命,但是后来他发现这样封建性质的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自然人性所带来的伤害十分巨大,他对这样的社会很是失望,愈演愈烈地社会资源抢夺之战,使人们的欲望越来越多,总是希望能抢走别人劳动的成果和产物,明争暗夺,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华兹华斯便寄希望于自然,在自然的环境中救赎自身灵魂。
(二)梭罗作品中生态意识的呈现
1.倡导保持与自然的联系,保持精神的纯洁
梭罗对自然的感知,享受,沉思与领悟常常出现在他的作品当中,他与自然的联系非常紧密,不但是客观距离上的联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联系,在自然中净化心灵,保持精神的纯洁和内心的圣神。梭罗独自在瓦尔登湖旁的小木屋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一英里之内都没有人烟,每天与他相伴的便是晨升暮落的太阳、虚无飘渺的山雾、胆小灵动的动物,在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然环境下,梭罗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用与他人攀比财富,不用提防他人,少了世俗的勾心斗角与追名逐利,反倒快活清幽,心境悠然,慢慢地从世俗中脱离,精神也回归自然状态下的纯洁。所以当他离开这里,返回文明社会的时候,才会遗憾地感叹自己又成了“自然的过客”。
2.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义
人类并不是自然界的主宰,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罢了,地球的生态变化本应该是极其缓慢的,但是人类在五千年内比大自然在五百万年内做了更多的事来改变地球的生态。荒漠化,资源枯竭,全球变暖,物种灭绝等问题威胁着整个地球生命,虽然在梭罗的年代,环境破坏没有如今这么严重,但是梭罗超前的生态意识就已经对人们发出警告。他反对人们以自我为中心地随意破坏环境,肆意掠夺自然资源,屠杀生灵。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梭罗毫不留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