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卵痣木虱形态特征及其潜在危险性分析
华卵痣木虱形态特征及其潜在危险性分析
摘 要 华卵痣木虱Macrohomotoma sinica Yang et Li是2005年首次在上海发现的地区一种新害虫。描述华卵痣木虱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其成虫的产卵或若虫危害期与小叶榕新叶抽出期相吻合。对该虫的潜在危险性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 华卵痣木虱,形态特征,潜在危险性
小叶榕树因其适应性强,又可以通过人为培养、加工,或制作盆景或作为背景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布展绿化材料,因此也不断从南方地区引进大量小叶榕树。作者于2005年在引进的福建漳州小叶榕树上,发现华卵痣木虱Macrohomotoma sinica Yang et Li,为上海新记录。华卵痣木虱属半翅目、木虱科,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目前对该虫的研究,国内尚无报道。为此,作者对其形态、生物学等进行初步观察、研究,并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昆虫的采集
实验用昆虫华卵痣木虱采自上海科技馆。采集时小心用剪刀剪取有虫枝条,放于保鲜袋中,袋口执紧,以防逃逸,带回室内饲养、观察,可取得该虫的各个虫态标本,用以制作玻片标本,在解剖镜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
1.2生物学观察
调查、观察该虫的产卵、危害部位、危害症状、消长规律及其小叶榕树被害株率等。
1.3危险性评价
综合、分析其生物学、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潜在的经济影响,对其危险性作出初步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形态特征
(1)成虫:体黄褐色至暗褐色,雌虫体长5.01mm,体宽1.65mm,翅展10.02mm,头宽(包括复眼)1.26mm,雄虫体长4.12mm,体宽1.34mm,翅展8.72mm,头部宽(包括复眼)1.11mm。头部下倾,微缩,复眼半球形,深褐色或红色,单眼淡红,头顶平、黄褐色。触角全长0.96mm,稍短于头宽,黄色,共10节,第4~9节端及末节褐色,第1、2节粗短,第1节密布网纹,第2~10节具横纹,第3、4节密布小圆孔,余小圆孔少,第1~9节均具细刚毛,末节顶端具1对粗长刚毛,长于末2节之和,各节边缘锯齿状,第6、9节近端各有1个感觉圈。胸部暗黄色,与头约等宽,前胸背板中央凸而两侧被头盖及,中胸前盾片两侧及盾片侧角为黄色,后胸黄褐色,小盾片的角突钝圆,小盾片黑色;足黄色,后基突钝锥状,前足胫节褐色,各足胫节末端具1圈较粗的刚毛,后足胫节末端还另具4个粗黑端距,各足跗节2节,第2跗节1/2端部黑色,爪1对黑色,后足第1跗节另有1对黑色的爪状刺;前翅透明,卵形而端尖,前翅长3.67~4.69mm,宽1.53~2.03mm,长约宽的2.3倍,翅脉主干弯曲,R先分出,R1在前缘中部形成椭圆形翅痣,翅痣宽大,外端具黑斑,内端有时具粉红色斑,Rs长于R柄,M与Cu两室均很大,M1+22止于翅尖之下,Cula向上拱凸,Culb约2倍于Cul柄,Cul长于M+Cul柄,前翅外缘有3个小黑斑,Culb内侧有1个大黑斑,臀脉有1个小黑斑,后翅长2.33~2.81mm,宽0.97~1.07mm;腹部背板黑色,各节后缘黄绿色,腹板绿色,第1节中央及余节两侧黑或黑褐色;外生殖器发达,阳茎基节细长而弯曲,端节为其一半长,直伸,阳基侧突弧弯,基部粗,向端部渐窄,顶圆。雌腹瓣长三角形,背瓣长于腹瓣,肛环近于菱形。
(2)卵:乳黄色,长卵形,基部钝圆,端尖,卵背弧形,腹面直,长0.40mm,宽0.18mm,卵基部着生1个卵柄,长为0.09mm,深埋于叶片正面的组织里。
(3)若虫:共有5龄,体长椭圆至不规则的多边形,体扁而宽,体色有乳黄、青、褐色等。华卵痣木虱各龄若虫的形态特征。
(4)各龄若虫形态特征区别如下:头胸与腹部的比例:1龄若虫头胸部约体长的2/3,2、3龄约1/2,4、5龄腹部稍长于头胸部。眼点:初龄若虫位于头部后缘两侧,高龄若虫则向前移。触角:初龄位于头部两侧,高龄则前移,并向腹面着生,1~5龄若虫触角各为3,4,6,7,10节,有刚毛和感觉圈,末节刚毛粗长。胸足:各龄若虫足3对,1~4龄若虫可见3节,5龄若虫可见4节。其中1龄若虫胸足发达,善爬行。翅芽:1、2龄若虫不明显,3龄若虫隐约可见,4龄若虫则向外伸出,5龄若虫向外、向后伸出。翅芽上多刚毛。黑斑:1龄若虫体背黑斑不明显,自2龄若虫开始,体背黑斑渐明显,共有7对黑斑,各为头部1对大,胸部2对和腹部4对小。腹部体节:1龄若虫6节及复合板,其它各龄若虫均为4节及复合板。复合板:为腹末的复合体节,近三角形,硬化,腹面有肛门及肛门两侧的肛圈。背腹面及侧缘具刚毛,刚毛有长刚毛、细刚毛和箭形刚毛,各龄若虫刚毛数量不同,高龄要比初龄多;1龄若虫肛门,位于体尾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