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发性肝癌诊治策略
原发性肝癌诊治策略
摘 要 原发性肝癌作为常见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利于其早期诊断。慢性肝炎患者的背景、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及血清甲胎蛋白检测是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三大因素。原?l性肝癌的治疗应结合其临床分期、患者肝功能和身体状况,选择手术或非手术疗法,并重视多学科诊疗团队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中的作用。
关键词 肝肿瘤;诊断;外科手术;系统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04-0005-04
The strategy of manage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WENG Yongqiang, PENG Youduo
(Department of Surgery, Huado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Primary liver cancer is a common neoplasm which threatens human lives. Since the presentation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is always subtle, screening for high-risk groups is beneficial to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the backgrou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imaging and serum level of α-fetoprotein are three factors for diagnose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The treatment strategy involved in surgery or non-surgery depends on the clinical stages, liver function and general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The 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put on role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partnership team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atients’ life and survival rate.
KEY WORDS liver neoplasms; diagnosis; surgical operation; system treatment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全球第6位癌种,是癌症死亡原因的第4位,在我国是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3位的肿瘤致死病因[1-3]。由于肝癌的临床处理涉及内科、外科、介入、影像及病理等多个学科,因此,其规范化的诊治需由多学科的专家共同讨论制定。目前,最常用的指南有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的肝癌临床实践指南、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肝细胞肝癌临床诊治指南和美国胃肠病学会(BSG)的诊治指南。我国在2009年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原发性肝癌规范性诊治专家共识”,目前已更新至2017版[4]。该共识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规范性的指导意见。
1 高危人群的筛查
我国肝癌患者中逾80%具有乙型肝炎背景,丙型肝炎患者达10%。目前,对高危人群的认定标准为40岁以上男性,有乙、丙型肝炎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筛查方法为测定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和肝脏超声检查,间隔为每6个月1次。
2 诊断
2.1 临床表现及体征
肝癌起病隐匿,从发病至出现临床症状与体征之前,会经过亚临床早期(病变开始至确诊,平均10个月)和亚临床期(瘤体小于5 cm,几乎无临床症状,多为普查发现AFP含量升高,平均为8个月),而出现典型症状的临床期肝癌,都已属中晚期,包括①肝区间隙性或持续性隐痛、钝痛,可随病情发展而加剧;②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并逐渐发展为恶液质状态;③发热,多为持续性低热,37.5~38℃,无寒战,抗生素无效;④出血倾向及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黑便、呕血等;⑤类癌综合征,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脂高钙血症等。体征:早期无阳性相关体征,中晚期可见黄疸、肝脾肿大、腹腔积液。
2.2 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