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_000002.docVIP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_000002.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_000002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_000002   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例1 (2008年高考重庆卷作文题)《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类题训练】   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此题可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自问: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需要理智的抉择。自问: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      化意为象法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   例2 (2006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指导“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题目中的提示已经给出了三个义项,但考生依然较难把握其立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气”呢?考生可采用“化意为象法”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例等。例如: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勇斗歹徒是意气;张骞出使西域是意气,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如此,考生下笔就有了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化意为象法”其实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采用的是一种先发散后聚合的思维方法。      【类题训练】   请以“考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考验”是个抽象的概念,考生可运用“化意为象法”,将“考验”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例。例如:苏武牧羊是考验;司马迁受宫刑是考验;屈原终不屈于浑浊的现实,选择高洁,是考验;邓小平三起三落是考验;同学们参加高考是考验等。从这些形象的事例中,考生可得出中心:“人要经受得起各种考验,考验是对人的毅力、人格、精神的检验,是我们成功的通行证。”      一分为二法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   例3 (200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审题指导 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