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围绝经期抑郁激素替代疗法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抑郁激素替代疗法研究进展
[摘要]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指首发于围绝经期的抑郁症,目前具体病理生理机制不明,但与围绝经期卵巢激素水平的波动有关。因此,激素替代疗法可能是通过激素稳定效应,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本文旨在概述目前关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研究。当前研究证据表明,激素替代疗法,尤其是经皮雌二醇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有一定疗效,但仅针对围绝经期和绝经早期女性。
[关键词] 围绝经期;抑郁症;激素替代疗法;雌激素;孕酮
[中图分类号] R71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2(c)-0038-05
Research progress on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of perimenopausal depressive disorder
WU Nanshu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he Ninth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 Chongqing 400700, China
[Abstract] Perimenopausal depressive disorder (PDD) refers to new depression which occurs in perimenopause. Currently, its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remain uncertain, but related to ovarian hormone fluctuation. Thus,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through its hormone-stabilizing effects, may display an antidepressant func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ost recent literature of HRT in treating PDD. The available evidence supports that HRT, especially estrogen delivered through a skin patch, has a certain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DD, but only among peri- and early postmenopausal women.
[Key words] Perimenopause; Depressive disorder;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Estrogen; Progesterone
全球范围内,抑郁症的发病率男性为5.8%,而女性为9.5%[1]。众多资料表明,女性发生抑郁症的风险高于男性,其中围绝经期抑郁症(perimenopausal depressive disorder,PDD)发生率逐年增加,尤其是有过负面经历的女性,发病风险更高,在发达国家可高达26%~33%[2]。PDD的危害不仅限于抑郁症状本身,有报道称患有PDD的女性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50%[3]。因此正确认识和治疗PDD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最新研究,探讨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在PDD患者中的应用。
1 PDD的相关概念
1.1 围绝经期的新概念
围绝经期通常是指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从绝经前开始出现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症状,至完全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围绝经期平均持续4年[4],但月经周期改变可能追溯到绝经前4~8年[5]。最新的生殖衰老分期标准(STRAW+10)[6]将围绝经期分为以下3个阶段:绝经过渡早期(-2),持续的月经周期紊乱,前10个周期中至少有2个连续周期的经期改变≥7 d;绝经过渡晚期(-1),前12个月停经间期≥60 d;绝经后早期(+1a),末次月经后第1年。STRAW+10进一步明确绝经后早期为末次月经后6年内,绝经后晚期则指在此之后的时间。其中只有绝经后第1年属于围绝经期。
随着绝经过渡期开始,卵巢卵泡的损耗,卵巢对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变得不那么敏感,机体处于雌激素相对不足的状态。FSH分泌增加,雌二醇水平随之波动,早期表现为分泌增加、无排卵周期频繁出现、月经周期逐渐紊乱。到绝经过渡晚期,血浆FSH处于高值,月经周期持续不规则,表现为长时间的闭经和低雌激素状态。其他一些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