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教案新人教版.docVIP

2018-2019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教案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4.唐诗二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教学目标 l.理清诗歌思路,读懂诗歌内容。 2.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对比写法。 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l.理清诗歌思路,读懂诗歌内容。 2.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对比写法。 难点: 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对比写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课文导入 唐代诗歌谱写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辉煌。唐代的诗人灿若繁星。今天大家就一起来学习其中最负盛名的大诗人之一——杜甫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精品课件】展示杜甫草堂图片、杜甫头像。 二、整体感知 【精品课件】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代表作有“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 可参考【影音资源】《杜甫》 2.了解背景 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安史之乱。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可参考【知识总汇】 3.初步感知 (1)播放【音频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以便引导学生快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要求注意:把握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 提示 ①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顿 ②挂罥(juàn) 塘(táng)坳(ào) 俄顷(qǐng) 布衾(qīn) 丧(sāng)乱 踏(tà)里(lǐ)裂(liè) 庇(bì) 突兀(wù) 可参考【知识总汇】 (2)自己放声朗读,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 (3)结合注释,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 参考:深秋八月,狂风怒吼,卷走了我的草屋上的几层茅草。茅草飘飞,飞过浣花溪,散落在江边,高的挂在高大树林的枝头,低的落在水塘和水边地里。 南村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无力,竟狠心这样当面做盗贼,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燥再也喊不出声来了,只好回来靠着手杖自己叹气。 一会儿狂风停息,乌云像墨一样黑,秋日的天色灰蒙蒙的接近黄昏。被子用了多年冷得像铁一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顶漏水,床上没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自从安史之乱之后,自己睡眠就不好,漫漫长夜浑身沾湿,如何才能捱到天亮呢? 如何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房子,彻底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高高兴兴的,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岳一样呢?唉!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种宽大的房子,即使我的茅屋被狂风吹破,我自己被冻死了也心甘情愿! 三、重点探究 【精品课件】 (一)探究诗歌内容和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下面,我们运用诵读法,逐节探究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 逐节理解步骤:①五个字概括诗节内容——②一个词概括诗人情感、心境——③哪些词语表达情感最形象——④应该怎样诵读——⑤尝试诵读——⑥师生点评。 思考探究,小组交流,展示,师生点评。 [第一节] 1.概括内容:秋风破茅屋。 2.情感:凄惨。 3.如何读出这种惨烈的境况,诗人悲痛的心情? 参考:抓住那些最有表现力的词语“怒号”“卷”“三重茅”重读。对于茅草的命运,诗人的心情是关切的,心随飘转的茅草而动。 4.背景点拨:草屋的来之不易(安史之乱中流亡颠沛,流落四川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才完成,草屋的破败直接关系到全家的生活)。 5.找同学诵读,学生大声诵读,注意体会情感。 6.播放【影视课文】第一节,体会感悟。 [第二节] 1.概括内容:群童抱茅去(力求与第一节押韵)。 2.情感:无奈。 3.如何读出这种无奈的情绪? 参考:放缓语气;“自叹息”加重并延长。 4.此时的杜甫四十几岁,何以至此(老无力、倚杖)? 参考:生活的困顿,内心的悲伤。 5.诗人在叹息什么? 参考:一叹息天公无情毁屋;二叹息儿童幼稚,不明作者苦衷;三叹息黎民生活困苦(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初显忧民思想。 6.学生齐读第二节,注意体会情感。 7.播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ngqiaoli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