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菌灵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内多菌灵研究进展

国内多菌灵研究进展   多菌灵又称棉萎灵、卡菌丹、霉斑敌、苯并咪唑44号,是一种高效低毒内吸性广谱杀菌剂,属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有内吸治疗和保护作用。它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是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和代谢物,可用于叶面喷施、拌种和土壤处理。多菌灵原是1967年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杀菌剂苯菌灵的中间产物。在1970年,我国沈阳化工研究院张少铭等科学家也独立发现了多菌灵的杀菌这一性质。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时,中国、联邦德国已先后实现多菌灵的工业化生产,到20世纪80年代时,多菌灵在我国已发展成为工业化产量最大的内吸杀菌剂品种之一。   高浓度多菌灵对植物体内的多种酶存在影响,在美国和欧盟国家是禁用农药,在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则允许使用。在美化市容的情况下,一些娱乐场所如高尔夫在一些国家可允许使用。随着对多菌灵的研究,科学家发现高浓度的多菌灵对动物存在危害,可损伤某些动物的睾丸导致不孕不育,影响动物的内分泌发生紊乱。笔者介绍了多菌灵对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影响及其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多菌灵的安全使用提供借鉴。   1 多菌灵的化学本质及其理化性质   1.1 化学本质   英文通用名:Carbendazim。中文名:多菌灵、棉萎灵、苯并咪唑、贝芬替、2-(甲氧基氨基甲酰)苯并咪唑、甲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酯、卡菌丹、霉斑敌、苯并咪唑44号。英文别名:methyl 1H-benzimidazol-2-ylcarbamate;carbendazol;methl 2-benzimidazolecarbamate;1H-benzimidazole-2-carbamicacid methyl ester;2-Benzimidazolecarbamic acid methyl ester。化学分子式:C9H9N3O2。结构式见图1。相对分子质量:191.19。   1.2 物理和化学性质   该产品为无味的粉末产品,当温度达到215-217℃时开始升华,温度大于290℃时熔融,当温度达到306℃时开始分解,该产品不溶于水,微溶于丙酮、氯仿和其他的有机溶剂。可溶于无机酸及醋酸,并形成相应的盐。该产品的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原药为棕色粉末状。多菌灵的化学性质稳定,其原药可贮存2-3年并且有效成分不变。低浓度的多菌灵对动物和农作物无较大影响。   1.3 防治对象和作用   到目前为止,多菌灵已被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瓜果、蔬菜的病症,例如:豆类的炭疽病、白粉病、疫病,大葱和韭菜的灰霉病,茄子黄萎病,黄瓜的菌核病,蔬菜苗期的立枯病等。此外,还用于水果保鲜,在纺织、纸张、皮革、制鞋、涂料工业中作防霉剂等。在南方主要用于防治水稻、蔬菜类的病害,而在北方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棉花、蔬菜类的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1.4 作用机制   多菌灵可用于防治粮、果、蔬菜、棉、油、花卉、树木的多种真菌病害,其作用机制是干扰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特别是与核苷的生成过程受阻有关。在病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多菌灵可与纺锤丝的微管蛋白质相结合从而对有丝分裂进行干扰。但是纺锤丝微管蛋白质的细微改变都可降低多菌灵与微管蛋白质的结合力,因而易引起抗药性。苯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在生物体内外的降解或代谢也可转化为多菌灵,从而起杀菌作用。   2 对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影响研究   2.1 对微生物的影响   2.1.1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徐瑞福等采用吸收法就多菌灵对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加入土壤以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但7d以后,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此,一般情况下,生产上用药将不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土壤微生物呼吸动态变化曲线表明,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长符合生物增长的逻辑斯谛曲线。   徐晓锋等也证实了多菌灵对土壤中不同的酶具有促进或抑制作用。肖丽等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多菌灵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影响并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的种类和结构组成,导致土壤中细菌多样性的降低。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因为多菌灵的重复使用会使土壤微生物产生抗性。   多菌灵能提高土壤中荧光假单胞杆菌的群体数量(试验效果不是很理想)从而提高棉花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2.1.2 对草履虫的影响。采集草履虫对其进行富集培养,测定单位体积内的数量之后加入同浓度的多菌灵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再测定不同多菌灵浓度溶液中草履虫的数量。结果表明多菌灵对草履虫1 h内急性毒性最大无致死浓度为0.075mg/L,最小全致死的浓度为37.500mg/L;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菌灵对草履虫的生殖作用表现为低浓度时促进、高浓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