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社会救助 本讲纲要 一、社会救助概述 二、城市社会救助 三、农村社会救助 四、灾害救助(自学) 五、案例分析 一个60岁的老汉也是亲手结束了痴呆儿的生命,老汉患上了重病,他担心万一自己去世之后,儿子怎么办呢? 东莞寮步镇西溪村村民韩群凤有两名13岁的脑瘫儿子, 13年来,为了给两个儿子治病,这位母亲耗费了近百万元,奔走于各地求医,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但在2010年11月20日的深夜,孤独无助的韩群凤给两个孩子吃下安眠药,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把他们放入浴缸……孩子死后,她自己服下农药自杀,但被救活。 2013年,根据民政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福利保障工作的意见》(民发【2009】26号,以下简称26号文),广州市户籍艾滋孤儿、艾滋患儿(含艾滋病毒感染儿)可向户籍所在地街道申请,按广州市孤儿抚育标准每月领取1240元生活补助。 第一节 社会救助概述 一、社会救助制度起源 1、因果论:贫困——施舍——互助——慈善。给予贫困者救助,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初期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行为。当宗教出现以后,互助互济逐渐演变为人类的慈善事业。 2、主体论:民间——社会——政府。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便出面干预。国家的介入,使救助行为成为政府的一项社会政策。于是,法国政府逐渐接管了宗教团体掌握的慈善事业,采取了集中财力、组织救助、劳动培训、儿童教养等一系列措施,同时建立了专门的官方救助机构。 3、实践论: ——英国的实践。为消除失业、流浪和贫困现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1572年开始征收“济贫税”,兴办“教养院”,把中世纪的私人慈善行为,改变为政府的行政管理事务。160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从而使社会慈善救助发展为社会救助。 ——欧洲各国相继颁布实施救助法,标志着慈善救助向社会救助的转化,也是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制度建立的开始。 这个救助中心叫作“三城志愿者紧急社会服务”(Tri-City Volunteers Emergency Social Service),旁边是一个旧货店 (Thrift Store)。这里没有蜂拥而至的现象,但也是络绎不绝。 二、社会救助的内涵 1、概念: 社会救助的内涵,是指国家和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和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以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包括灾害救济、贫困救济和其他针对社会脆弱群体的扶助措施。(郑功成) ——社会救助也称社会救济,它是指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和无生活来源的人以及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社会及经济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者,给予临时或长期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是指政府对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和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或发生其他不幸事故而生活困难者提供资金与实物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比较1:社会救助与狭义的慈善事业 首先,两者的目的不同; 其次,两者的性质不同; 最后,两者的效果不同。 ——比较2: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等 思考: 多方面对比,如,对象——标准——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资金来源——机构等 (课后自学整理) 思考: 社会救助的功能? 社会救助的功能 缓解贫困 推动社会公平 国家调节社会需求、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中暂时或长期陷于贫困的人群。 三、什么是贫困? (缺乏说)朗特里(S.Rowntree)从收入的角度谈论贫困“如果一个家庭总收入不足以获得维持体能所需要的最低数量的生活必需品。那么该家庭就是处于贫穷状态。” (能力说)世界银行就曾将贫困界定为“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世界银行,1990)。阿玛蒂亚·森(2001)认为,“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 (排斥说)欧共体委员会从社会排斥的角度对贫困进行阐述:“贫困应该被理解为个人、家庭和人的群体的资源(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致他们被排除在他们的成员国的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欧共体委员会,1993) (地位说)挪威的艾尔泽指出:贫困是经济、政治、社会和符号的等级格局的一部分,穷人就处在这格局的底部。贫困状态在人口中持续的时间越长,这种格局就越稳定。(艾尔泽,2000) 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研究》课题组和《中国农村贫困标准》课题组在他们的报告中贫困界定为: “贫困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贫困又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是根据实际生活状况(是否达到最低生活需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