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曲艺传统异化及其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方曲艺传统异化及其思考

地方曲艺传统异化及其思考   近两年来,笔者参与了由福建省曲艺家协会承办的2014年的“首届福建省丹桂奖少儿曲艺大赛”、“第四届海峡两岸欢乐会”,2015年的“东山‘中国曲艺之乡’授牌仪式暨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送欢笑惠民演出”、“2015福建省首届‘丹桂奖’电视曲艺大赛”等活动。在“少儿曲艺大赛”与“电视曲艺大赛”的活动中,笔者参与了发动、初选、复选与决赛的全过程,对福建地方曲艺的创作趋势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本文以“2015福建省首届‘丹桂奖’电视曲艺大赛”为主要考察对象,讨论传统曲艺音乐本体在当下的种种异化表现。希望本文能够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地方曲种参赛节目盘点   本届初选的节目几乎涵括了福建的曲艺品种,既有五大曲种,也有以往未曾登台的潮曲,浦城讲古,还有畲族的绍鹊苟。虽然有些曲种在舞台上的表现已经很难有受众群体,但是作为中国曲艺大家庭的一员,能够幸存至今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二、地方曲种的传统异化   地方曲艺是产生于农耕社会的艺术品种,表现传统社会的那种悠闲与人们的喜怒哀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人们欣赏角度的变化,很多地方曲艺在内容、节奏、以五大曲种为代表的福建地方曲种,深深受到来自戏曲、歌舞、现代音乐等相关艺术的影响,出现了传统特点的异化。   (一)戏曲大乐队编制引发的曲种异化   戏曲大乐队编制引发的曲种异化指的是曲种传统乐队吸收了戏曲乐队编制,造成了曲种音响的异化。   1、福建地方曲种的传统乐队样式。   福建地方曲种的传统乐队,大致有自弹自唱的单人制,一人伴奏一人说唱的两人制,三至五人伴奏,一人说唱的小型编制,很少有十几人至几十人的大乐队。单人制如锦歌的月琴弹唱或大广弦说唱的自弹自唱或自拉自唱,梆鼓咚说唱的一人以鼓和节的演唱,两人制如?莱?的“磨心磨手”坐唱形式,一男一女各执乐器,边唱变奏。三至五人如南音的上四管编制,即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传统社会的曲艺,若是为了谋生,只能自己一个人或是一家人卖艺,所以以精练、简化的乐队为主。除非是筹办庙会的当地经济较好,才有可能请得起由十几人组成的乐队。而且这时候的大乐队,也多以当地材质制成的乐器为主,很少用到外来的乐器。以胡琴为例,漳州锦歌的大广弦、壳仔弦,莆仙十音八乐的?篮?、四胡,南音的二弦,南词的二胡等。即便是大乐队,也是以地方特色乐器结合通用的中国传统乐器。   2、大提琴音响引起的异化   但这次参赛的作品中,多数音乐类曲种采用大乐队伴奏,这种大乐队伴奏显然是现代戏曲乐队编制的模式。现代戏曲乐队编制源自5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样板戏”式中西混编乐队。大提琴成了戏曲乐队编制不可或缺的主要低音乐器。无论是专业组的锦歌《凌波情》、?莱?《月白天青》、南词《山乡恋歌》、潮曲《缅怀谷文昌书记》,还是业余组的梆鼓咚《湄洲妈祖颂》、锦歌《一曲弦歌唱厦门》、潮曲《巾帼英豪唐魏妈》、南词《香樟颂》都适用了大提琴。大提琴音响在各曲种的融入,已经极大的产生了曲种音色的异化。试想,如果南音乐队也采用大提琴,那么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很多建筑是宋代、明代的历史遗存,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筑艺术美感与特点,如果用现代建筑材料如水泥去弥补这些建筑的一些残败的地方,那么这些建筑是更美了还是怎样?大提琴在近一百年的引入中国传统音乐,似乎已经被人们所接受。   3、古琴、古筝、扬琴混用引起的异化   古琴是文人音乐的表征,它音响独特,与民间器乐相独立。但现在古琴也被作为民间乐器的一种,被尝试的引入曲艺乐队中。在?莱?《月白天青》的复赛中,古琴被摆放在中间位置,它的音响与乐队极为不协调。?莱?表演者的歌唱是禅和曲,古琴音色夹揉在里面,产生了音响异化。   再者,笔者在诏安调查诏安筝时,诏安古乐中,古筝与扬琴是不可同时出现的。因为二者的音色容易彼此干扰,不相协调。这种古筝与扬琴不相协调的认识与传统是经历了历史检验的,是乐队组合的良好经验,值得借鉴。然而本次比赛中,莆田梆鼓咚《湄洲妈祖颂》与?莱?《月白天青》同时使用古筝与扬琴,所以乐队音响很乱。其实,莆田的十音八乐中,有使用文枕琴。文枕琴是类似于古筝的乐器,是古代轧筝的遗存。但十音八乐的轧筝是艺人用弓敲击,而非现在的拉奏。古筝与扬琴混用产生了音响异化。   4、戏曲大乐队音色引起曲种的异化   地方曲种的个性不仅由方言、曲种曲牌曲调所决定,而且由伴奏乐队音色所决定。不同曲种的乐队音色往往像方言一样具有独特的效果。但是,当南词、锦歌、梆鼓咚、潮曲的乐队都采用相同的编制,曲种特色与彼此间的差异自然的被弱化。如果福建地方曲种也都采用南词那样的普通话演唱,而不是方言说唱,那么曲种的异化则更为彻底了。   (二)感官审美范式转变造成了传统曲艺审美的异化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